三商銀,又稱「省屬三商銀」,是台灣銀行界多年來的一個俗稱,指的是台灣歷史上最悠久的3家商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華南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這3家銀行皆成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並營運至今。在2001年開始的金改政策之前,三商銀皆由官方直接主導經營。精省前,三商銀的最大股東皆為臺灣省政府;精省後最大股東部分,第一銀行為中華民國財政部、華南銀行為臺灣銀行(財政部100%股權所有)、彰化銀行為中華民國財政部。
三商銀於1998年皆已完成釋股,但政府仍然擁有決定性的持股,經營多以配合政策為主軸。
彰化銀行2005年因為呆帳問題發起增資,民股台新金控因此購入彰銀股權22.5%,成為最大股東[1]。雖然當時彰銀的最大股東非官股,但財政部仍居第二大股東,但也因此產生經營權之爭;惟2021年達成條件,2022年台新金控持股大幅下降,財政部重回彰銀最大股東。
簡介
臺灣解嚴前,由於中華民國《銀行法》在1931年後就沒有再進行增訂修訂,當時依據銀行法的條文,民間企業很難設立商業銀行,只能轉為成立信用合作社。因此多年來在台灣就只有三家商業銀行,使企業的投資、借貸、民眾的儲蓄等,都只能與此三家銀行往來。如此情形在二戰之後,初期並無大礙,然至1980年代以後台灣經濟逐漸富裕,企業與民眾逐漸感受商業銀行過少的不便,同時也導致地下金融機構的盛行(如:鴻源投資、龍祥投資[2]、永逢投資[3]、永安投資[4]等)與金融問題(如:十信弊案)的爆發。
因此1989年修改銀行法,民間企業開始能再度開設商業銀行。[5]雖然商業銀行增多,但由於過去僅有的三家商業銀行,規模相當大,在金融業持續佔有極大地位,故依然慣稱為「三商銀」。
政府在2001年准許金融控股公司(簡稱金控)設置後,第一銀行與華南銀行都各自成立金控公司,納入銀行外的金融產業(證券、投信、保險等);目前僅彰化銀行尚未成立金控。
參考資料
- ^ 彰銀簡史-彰銀簡史. [2006-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3).
- ^ 捲起社經千堆雪的龍祥投資案.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7).
- ^ 後來怎麼了 愛國與愛錢 1989年永逢地下投資公司吸金事件.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7).
- ^ 逃亡10年 經濟犯被逮
- ^ 金融業務發展史 > 銀行業務.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