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皆空是一個描述台灣醫療情形的詞語,是指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內、外、婦、兒、急)醫師缺乏,醫學系畢業學生不願意擔任這些科別醫師的情形[1],在2016年就已出現這類的用語。若只考慮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四科,也會稱為四大皆空[1]。兩個詞皆化用自佛教思想(四大、五大)。
五大皆空或四大皆空的原因是這些科別醫師因為手術或門診等原因,工作時數長,常需要超時工作,依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的薪資有限[1],而且容易有醫療糾紛的問題,因此造成醫學系學生不願意從事這些科別,轉向自費醫療的美容整形科[2]。
上述科別中,產科及小兒科還有因為台灣少子化,新生兒減少而需求減少的問題。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醫療「五大皆空」時代來臨 8年後...內科缺3788人!. ETtoday新聞雲. 2014-12-20 [201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 張曉卉. 畢業生寧可做白工 也要卡皮膚科缺-台灣醫療大崩盤. 康健雜誌. No. 164.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