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麥爵士 | |
---|---|
出生 | 英国英格蘭漢普郡波托西 | 1786年9月26日
逝世 | 1850年2月14日 英国英格蘭肯特郡皇家唐橋井 | (63歲)
效命 | 英國 |
军种 | 英國皇家海軍 |
服役年份 | 1802年-1850年 |
军衔 | 上將 |
统率 | East Indies and China Station |
Wars | 拿破崙戰爭 第一次英緬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
获得勋章 | CB(1815年) KCH(1836年) KCB(1841年) |
签名 |
伯麥爵士,KCB,KCH(英語:Sir James John Gordon Bremer,1786年9月26日—1850年2月14日),又譯庇林麥、卑林馬、寶馬,英國海軍將領。曾參加拿破崙戰爭、第一次英緬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在中国时曾两度担任英军总司令,曾在中文公告中自称“军师统帅水师总兵官伯麦”。[1]
伯麦生于英格兰的波托西,于1794年加入英国海军。在东印度服役时曾任响尾蛇号(HMS Rattlesnake)的指挥官。1814年升为上校,次年获得第三级巴斯勋章。后来还担任添馬號的指挥官,1824年他被派往澳大利亚梅尔维尔岛建立殖民地。在他的领导之下,英国得以宣称对东经129°-135°之间的澳大利亚北部海岸拥有主权。
伯麦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两度担任英军总司令,并于1841年正式占领香港岛。同年被授予第二级巴斯勋章。1846年成为英国海峡舰队副司令,后来担任伍尔维奇造船厂主管直到1848年退休。1850年逝世,当时军衔为少将。
早期生平
1786年9月26日,伯麦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波托西。[2]是英国海军上尉詹姆斯·伯麦唯一的儿子(他父亲所乘的船只于1786年1月6日在英格兰多塞特郡海岸外失事,下落不明),他母亲是詹姆斯·诺曼(James Norman)船长的女儿,安妮。1794年,伯麦作为初级志愿兵(first-class volunteer)加入英国海军,属于斯凱芬頓·勒特威奇少将位于泰晤士河口的旗舰三明治號,1795年6月被解职。后来他进入朴茨茅斯的皇家海军学院就读,并于1802年4月2日成为查爾斯·達勒姆船长的恩底彌翁號上的见习军官。后又加入纽芬兰和北海舰队,在詹姆斯·甘比爾中将的旗舰伊西斯號上效力。在通过考试后不久,伯麦被任命为急流號雙桅橫帆炮艦上的中尉军官。1805年8月3日,他作为首領號三等艦上的中尉军官参与了由威廉·康沃利斯指挥的在布雷斯特一带对法国舰队的追击战。[3]
1806年5月起,伯麦先后在地中海艦隊的狄安娜号(HMS Diana)和伊摩根号(HMS Imogen)上服役。1807年5月28日,他又被派到东印度地区,在威廉·伍尔德里奇(William Wooldridge)船长的普赛克号(Psyché)上效力。10月13日就任响尾蛇号的指挥官。1814年6月7日升为上校,[4]次年6月4日获得第三级巴斯勋章(CB)。
在澳洲
1823年9月18日,伯麦成为添马号的指挥官。次年2月,因为英国商人有望打开马来群岛的市场,[5]他被派往澳大利亚梅尔维尔岛建立殖民地,以作为可用于保护英国贸易的军事据点。[3][4]1824年6月,伯麦抵达悉尼,花了一个月时间集中部队和物资。[6]8月24日,他率添马号、哈科特伯爵夫人号(Countess of Harcourt)、纳尔逊女士号(Lady Nelson)载着陆战队员和44名囚犯离开杰克逊港,[5]穿过托雷斯海峡,于9月20日抵达埃辛顿港,宣告东经129°-135°之间的澳大利亚北部海岸为英国领土。[7]由于埃辛顿港缺乏新鲜饮用水,伯麦认为当地不适合建立居民点。9月26日,伯麦等人到达梅尔维尔岛的国王海湾(King Cove),建立营地,并于10月21日将其命名为登打士砦[6]。不过当地健康环境差,耗费昂贵,也没发展成有效的商贸站。1828年11月,英国人奉令放弃了该据点。[5]
1824年11月,伯麦前往印度参与第一次英缅战争。[6]1836年1月25日,他被授予教皇党勋章(KCH)。1837年,格莱内尔格男爵(Baron Glenelg)再次选中埃辛顿港为设立贸易站的合适地点,伯麦率短吻鳄号和布里托玛特号(Britomart)再度赶往该地,并于1838年10月在当地建立了一个新据点,称为维多利亚港。这个港口一直使用到1843年,1849年时,由于失去了商务和军用的价值,埃辛顿港被废弃。
1839年6月,英国人在广州遇到麻烦的消息传来,在南威尔士总督乔治·吉普斯支持下,伯麦率属下战舰离开埃辛顿港前往中国。
在中国
1839年11月,在少将弗雷德里克·麦特兰死后,伯麦准将当上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的总司令,1840年7月,乔治·懿律接任总司令,在懿律回国后,伯麦于1840年11月再任英军总司令。直到1841年8月由威廉·巴加接替。[4][8]伯麦先后指挥了英军在舟山[9]、穿鼻[10]、虎门[11]、乌涌[12]、黄埔[11]、广州等地的战斗。[13]
1841年1月19日,琦善同英國公使義律訂立《川鼻草約》,當中一條割香港島。草約雖然未受兩國政府批准,1841年1月26日,伯麥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來港,正式舉行升旗儀式,並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他們在水坑口登陸,並把它叫做Possession Point,即「佔領角」之意。1841年2月1日,即道光廿一年正月初十,伯麥同義律一齊發告示,香港島歸入英國,而告示香港島土人一切如舊。伯麥因此次戰爭,而聲名大噪,并因战功受到英国议会的表彰。1841年7月29日,他获得第二级巴斯勋章(KCB)[3][4]。8月24日,伯麦与义律乘亚特兰大号离开中国。[14]
晚年
1846年4月30日,伯麦加入海峡舰队,担任弗朗西斯·奥古斯都·科勒上将的副司令,座舰是女王号(HMS Queen)。11月24日,他成为伍尔维奇造船厂的主管,同时负责指挥威廉和玛丽号快艇(William and Mary)[3][4]。1848年11月13日,他从造船厂退休。后于1849年9月15日升为少将。[15]他一度在德文郡任地方官。1850年2月14日因糖尿病在肯特郡逝世。[2]
家庭
伯麦在1811年3月27日和陆战队军官托马斯·维勒(Thomas Wheeler)的女儿、牧师乔治-亨利·格拉斯(George-Henry Glasse)的寡妻哈莉特(Harriet)结婚,育有二子四女。[16]
哈莉特于1846年去世后,伯麦在1848年2月8日续娶了海军军官詹姆斯·布里斯拜恩(James Brisbane)的长女杰迈玛·玛丽·哈莉特(Jemima Mary Harriet)。[17]
地名
注释
- ^ 《英逆与大鹏协照会文》,见《鸦片战争》资料丛刊,第4册,第239页.
- ^ 2.0 2.1 Laughton, J. K.. "Bremer, Sir James John Gordon (1786–1850)".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2004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ref:odnb/3313.
- ^ 3.0 3.1 3.2 3.3 O'Byrne, William R. (1849). A Naval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ume 1. John Murray. p. 120.
- ^ 4.0 4.1 4.2 4.3 4.4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1892). Volume 6. pp. 256–257.
- ^ 5.0 5.1 5.2 Scott, Ernest (1988). Australia -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Volume 7 (Part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29–130. ISBN 0521356210.
- ^ 6.0 6.1 6.2 Bach, J. "Bremer, Sir James John Gordon (1786 - 185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Retrieved 7 June 2011.
- ^ "Melville Island - Culture and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5 November 2008). Retrieved 7 June 2011.
- ^ The Gentleman's Magazine (1850). Volume 188. p. 535.
- ^ The London Gazette: p. 2991. 15 December 1840. Issue 19930.
- ^ The London Gazette: p. 1162. 7 May 1841. Issue 19976.
- ^ 11.0 11.1 The London Gazette: p. 14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June 1841. Issue 19984.
- ^ The London Gazette: p. 1502. 11 June 1841. Issue 19987.
- ^ The London Gazette: p. 1503. 11 June 1841. Issue 19987.
- ^ Martin, Robert Montgomery (1841). The Colonial Magazine and Commercial-Maritime Journal. Volume 6. p. 488.
- ^ Burke, J. Bernard (1850). St. James's Magazine, and Heraldic and Historical Register. Volume 2. pp. 41–42.
- ^ Burke, J. Bernard (1852). A Genealogical and Heraldic Dictionary of the Landed Gentr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for 1852. Volume 1. p. 138.
- ^ The Annual Register, or a View of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the Year 1848.Volume 90. p.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