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中的commūnicāre,意为「分享」[1])是人们通过符号、訊号,传递、接收与反馈訊號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
传播的不同定义
- 通常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 美国学者戈德认为传播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2]
- 美国传播学者伯格纳将传播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2]
- 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塞纳认为“传播就是运用词语、画片、数字、图标等符号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的行为和过程”。[3]
-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总结说“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行为的过程”。[3]
- 郭庆光定义传播是社会資訊的流动和社会資訊系统的运行。[4]
传播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人类传播”与“非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包括了除人类以外的一切事物的传播。例如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机器的传播,微宇宙(原子、质子、电子等)的传播等。
传播的方式可分为“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与“多向传递”。单向、双向、多向之间也可以再传递。传播活动不一定要有反馈,单向传递中不存在反馈,大部分的单向传递是信息的获得,而无反馈,这也是一种传播。
类型分为人内传播[5],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
施拉姆认为双向传播的过程最好被看作一种导向相同理解的分享信号的关系,而非具体的行为。即使两个人同意保持不同意见,由于交流,共同的理解会随之增加。分享信息的交流过程是“信息汇聚的过程”。[6]
发生原因
施拉姆认为其发生原因是环境或需求发生了变化。
传播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而聚在一起。[6]
特点[6]:
- 共享一套信息分享符号。
- 传播关系中不存在客观事实或真相。
- 传播关系中的各方是现实的抽象。
- 所有的交往者都带着一个满载信息的生活空间,带着丰富的经验储存进入传播关系中,借以解释自己得到的信号,并决定如何回应。
- 若想达成有效的交流,交往者必须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交叉。
- 交往的环境是交往者生活空间发生重叠的部分。
- 大多数传播关系中的各方生活空间绝不会完全重合,即各方经验绝不会完全相同,价值观和行为也不会完全相同。
- 传播关系是为传播功能服务的。
- 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不同。
目的
- 寻求信息 一方准确报告信息,另一方理解和验证真实的情况。
- 娱乐 例如“二十问”中,一方抱“悬置怀疑”(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态度,寻求娱乐的人不要求对方提供充分而准确的报道;在艺术中,一方不准备对任何东西持怀疑态度,乐意认同现实中不存在的事情或不期望简单、明晰、无歧义的文字,而是希望读到富有艺术性的文字,并准备接受一些潜含的意义。[6]
- 说服 劝说者使用能帮助其达到目的的手段使对方相信,劝说关系中的其他各方采取提防、怀疑的态度。
- 传授 如师生关系。
- 其他
传播过程
在传播关系中,一位参与者发出符号,另一位使用符号。[6] 其中,反馈是一种信息倒流的传播过程,使传播者有机会很快对回馈的符号做出反应,而回馈的符号是传播者发出的符号引起的 。
分类
- A类传播行为 发出符号的传播过程。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
- B类传播行为 利用符号的传播过程。接受讯息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将按照他自己的认知传播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
特点
- 在某一瞬间,符号完全独立,摆脱了双方的控制。
- 由三个不同的、分离的部分组成。符号独立于传播双方。
- 由于接收信息的必要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
符号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独立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可以解码为“意义”,代表事物。一般社会认的符号意义为共享的语义。即语词的意思不是固有的,而来自公众的一致意见,某符号代表某一特定的意思。词典所记录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可认为是社会使用特定符号的主要趋势。[6]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符号而不是符号的语义。符号的语义由于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不同会有对同一符号的语义的不同理解。符号是发出符号的人对自己的编码,是从个人经验中抽象出来的。任何符号都不能全然地表达出个人全部的感觉或内心活动。与此同时,任何社会里都有一部分普遍共享的语义,需要社会成员在足够数量的外延(denotative)意义(即词典上标注的意义)上达成共识,内涵(connotative)意义同理(如价值观等)。[6]查尔斯·奥斯古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发现,任何特定文化内部,在有关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反应的思考方式上,都有着广泛共识;但在价值判断上,社会成员的分歧却相差很大。如美国人的判断往往集中在善行、效能与活动这三个因素上。大部分内涵意义似乎都可以用好坏、强弱、动静等判断来描写。[7]
社会功能
- 守望环境:代表为外交官、使馆随员和驻外记者
- 协调社会以适应环境:代表为编辑、记者和演说家
- 传承社会遗产:代表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从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在哈罗德·拉斯韦尔观点之外提出了第四点社会功能,娱乐。[9]
社会学家描述传播的功能如下[6]
政治功能 | 经济功能 | 一般社会功能 |
---|---|---|
监测(收集情报) | 关于资源及买卖机会的资讯 | 关于社会规范、角色等的资讯;接受或拒绝这些规范、角色等的资讯 |
协调(解释情报;制定、宣传和执行政策) | 解释以上资讯;市场的运作与控制 | 协调公众的理解和意愿;市场控制的运行 |
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承 | 经济行为的洗礼 | 关于社会规范和角色规矩向新社会成员的传承 |
娱乐功能(休闲活动、从工作与现实问题中得到解脱,无意为之的学习,社会化) |
为此构建一个索引可得:[6]
功能 | 外观面 | 内观面 |
---|---|---|
社会雷达 | 寻求或给予资讯 | 接收资讯 |
咨询操作,决策管理 | 劝说,命令 | 解释,决策 |
传授知识 | 寻求知识,传授知识 | 学习 |
娱乐 | 愉悦 | 享受 |
变化
传播的功能 | 口语社会 | 媒介社会 |
---|---|---|
社会雷达 | 个人接触,守望人,报信人,旅行者,会议,集市 | 个人接触,新闻媒介 |
管理 | 个人影响,领袖,咨议会 | 个人影响,领袖,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舆论媒介 |
传授 | 家庭教育,专家示范,学徒制 | 家庭里的幼年社会化,教育制度,教学材料和参考资料 |
娱乐 | 民歌手,舞蹈师,说书人,群体参与 | 创造性艺术与表演艺术,娱乐媒介 |
参考文献
- ^ Harper, Douglas. communication.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3-06-23].
- ^ 2.0 2.1 胡正荣:《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p20
- ^ 3.0 3.1 胡正荣:《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p21
-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 ^ 亦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参见 胡正荣:《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p59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施拉姆; 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214-4.
- ^ C.E.Osgood,G.J.Suci,and P.H.Tannenbaum.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Urbana:University of I1linois Press,1957.
- ^ H. D. Lasswell.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Reprinted in W. Schramm and D. F. Roberts ,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 2nd ed.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p. 87.
- ^ C. Wr ight. Mass Communicatio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9)
施拉姆; 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214-4.
这是一篇與媒体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