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寀 | |
---|---|
大清瑞州府知府 | |
籍貫 | 直隸常州府宜興縣 |
字號 | 字其凝,號含貞 |
出生 | 萬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613年1月15日) |
逝世 | 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 (1686年12月3日) |
親屬 | (高祖)嘉靖十四年進士吳性 (曾祖)隆慶五年進士吳中行 (祖父)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吳玄 (父)吳我思 (子)貢生吳邇立 |
出身 | |
|
吳守寀(1613年1月15日—1686年12月3日),字其凝,號含貞,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籍,宜興縣北渠里人[1],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吳守寀是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江南鄉試第六十五名舉人,四年(1647年)丁亥科進士。工部觀政,授房山知縣[2],廉潔有為,不畏權貴,得房山士人懷念[3],五年(1652年)調金谿知縣,訓練鄉勇防禦土寇保障地方,興建明倫堂教育士子,給與糧食,又革絕火耗,省刑薄賦,民困復蘇[4],因過失去職,不久獲薦補杞縣知縣,將驛馬送歸官廄,墾地七千八百餘頃,擢行人司行人,康熙八年(1669年)任山西鄉試副考官[5],歷任戶部山東司主事、員外郎,負責監督寶泉局,陞刑部貴州司郎中,出為瑞州府知府,掌南贛道印,有治聲[1][6]。
家族
高祖吳性,嘉靖十四年進士;曾祖吳中行,隆慶五年進士;祖父吳玄,萬曆二十六年進士;父吳我思,庠生[2],贈中憲大夫、瑞州府知府。前母毛氏;母贈太恭人盛氏,長寧縣知縣盛時傑女[7]。兄吳守官,弟吳守寅、吳守宸、吳守宁、吳守宰、吳守賓、吳守寧、吳守宏。正室贈恭人金壇尹氏;繼室贈恭人劉氏、贈宜人賀氏、贈太孺人汪氏。子吳道立、吳邇立(貢生)、吳遠立、吳正立[6]。
引用
- ^ 1.0 1.1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二十四·人物志》:吳守寀,字其凝,順治丁亥進士,授房山令,五閱月有殊績,以才堪治劇改授江西金谿令,時金邑餘醜未靖,守寀嚴保甲、練鄉勇,盜悉解散,民安農桑,復葺學舍,親校課品其甲乙,諸生前後登科第為合省冠,五載詿誤去,尋以薦補河南杞縣,杞故衝要,驛馬散牧為民病,守寀悉命歸官廄,墾地七千八百餘頃,民食以饒,以卓異擢行人,厯知江西瑞州府,治行廉平,人比之潁川渤海云。
- ^ 2.0 2.1 《順治四年丁亥科進士三代履歷》:吳守寀,高祖性,嘉靖乙未進士,尚寶司丞,贈少傅、大學□【士】;曾祖□【中】行,隆慶辛未會魁,翰林學士,贈禮部侍郎;祖玄,萬曆戊戌進士,湖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父我思,庠生。含貞,書三房,壬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武進縣籍,宜興縣人,丙戌六十五名,會試二百十五名,三甲一百名,工部觀政,授順天房山知縣,戊子調江西金谿知縣。
- ^ 民國《房山縣志·卷四·政治志》:吳守寀,清江南武進人,進士,廉潔有為,不畏權貴,愛人以德,人士懷思。
- ^ 同治《金谿縣志·卷十六·名宦》:吳守寀,字含貞,江蘇武進人,初任房山令,調繁金谿,時草澤餘孽未絕,守寀團練鄉勇保障地方,見學宮頽圯捐貲修理,建明倫堂,月課士子給其廪餼,又除絕戶草火耗,省刑薄賦,民困復蘇。
- ^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康熙八年七月壬子)內國史院編修周弘為山西鄉試正考官,行人司行人吳守寀為副考官。
- ^ 6.0 6.1 光緒《北渠吳氏族譜》·卷四上·世表:守寀 行三,字其凝,號含貞,順治丙戌舉人,丁亥進士,歷任順天房山縣知縣,江西金谿縣知縣,河南杞縣知縣,薦舉卓異賜蟒服,陞行人司行人加二級,頒詔七省,康熙己酉山西主考,陞戶部山東司主事、員外郎,監督寶泉局,陞刑部貴州司郎中、江西瑞州府知府,掌南贛道印,誥授中憲大夫。娶金壇尹氏,繼娶劉氏,俱累贈宜人,加贈恭人,又繼娶賀氏,例贈宜人,又繼娶汪氏,敕贈太孺人。男四,道立尹出,邇立、遠立、正立俱汪出,女一,適無錫陳靜、汪出。生萬厯壬子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時,卒康熙丙寅十月十八日巳時,壽七十五歲,與汪合葬三橋頭下萊菴西,尹、劉、賀三位葬北郭森墅,公以廉謹稱,詳見郡志。
- ^ 光緒《北渠吳氏族譜·卷三·世表》:我思 行四,字毋我,號毅哉,庠監生,敕封文林郎,累贈中憲大夫、江西瑞州府知府,娶毛氏,繼娶靖江盛氏,廣東長寧縣知縣諱時傑女,敕封太安人,累贈太恭人,壽七十有七。男九,守官毛出,守寀、守寅、守宸、守宁、守宰、守賓、守寧、守宏俱盛出……
參考文獻
- 《順治四年丁亥科進士三代履歷》
-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二十四·人物志
- 民國《房山縣志》·卷四·政治志
- 同治《金谿縣志》·卷十六·名宦
-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三十
- 光緒《北渠吳氏族譜》·卷三·世表
- 光緒《北渠吳氏族譜》·卷四上·世表
官衔 | ||
---|---|---|
前任: 林起鳳 |
清朝房山縣知縣 1646年-1648年 |
繼任: 婁應奎 |
前任: 王宗周 |
清朝金谿縣知縣 1648年-1653年 |
繼任: 石大品 |
前任: 王永茂 |
清朝杞縣知縣 1656年-1660年 |
繼任: 牛炳星 |
未知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劉登科
|
清朝瑞州府知府 康熙年間 |
未知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高拱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