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库赞-蒙托邦 Charles Cousin-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 | |
---|---|
![]() | |
![]() | |
任期 1870年8月9日—1870年9月4日 | |
前任 | 埃米勒·奥利维耶 |
继任 | 路易·朱尔·特罗胥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796年6月24日![]() |
逝世 | 1878年1月8日![]() |
政党 | 无 |
签名 | ![]() |
夏尔·纪尧姆·马里·阿波利奈尔·安托万·库赞·蒙托邦,八里桥伯爵(法語:Charles Guillaume Marie Appollinaire Antoine Cousin 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1796年6月24日—1878年1月8日),法國將軍和政治家,生于巴黎。1815年成為軍官,後畢業於參謀學院,1823年參加對西班牙的遠征。1831-1857年蒙托邦以骑兵军官身份参与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的行动。1847年,捕获阿卜杜卡迪尔。1855年任師長。一度升至少将军衔指挥君士坦丁省,1858年被任命为本土司令,1859年末获选带领英法聯軍远征中国。迫使中國屈從1858年的《天津條約》。1862年,拿破仑三世封蒙托邦为八里橋伯爵(因在北京八里桥之战获胜)。1865年他被任命指挥里昂第四军团,在训练当中他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和行政能力。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他没有在战场上指挥,但在初期的灾难动摇了奧利維耶内阁后,摄政王后委托他负责战争,并成为理事会主席(8月10日),他立即重组了国家的军事资源。他声称麦克马洪元帅在沙隆的部队已增加到14万人,创建了三个新的集团军,包含33个新的步兵团,并将首都的防御系统提高到效率。然而麦克马洪军队的防线被德意志联军迅速击碎,战局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兵败被俘的灾难结束。皇帝投降后,独裁统治权被转移给蒙托邦,他拒绝离开帝国,并提议建立一个国防委员会,自己作为政府首脑。在发布决定之前,委员会被暴徒袭击,蒙托邦逃亡比利时。
战后他回到了法国,1878年死在凡尔赛。
来源和参考
-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
官衔 | ||
---|---|---|
前任: 埃米勒·奥利维耶 |
法国总理 1870年8月9日-1870年9月4日 |
繼任: 路易·朱尔·特罗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