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層疊式封裝(英語:Package on Package,簡稱PoP),是一種積體電路(IC)封裝技術。此技術是將兩個或更多元件,以垂直堆疊或是背部搭載的方式,在底層封裝中整合高密度的數位或混合訊號邏輯元件,在頂層封裝中整合高密度或組合記憶體。PoP可提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等设备的组件密度,代价是整体高度略有增加。PoP可超過兩個以上的封裝元件垂直堆疊,但由于散热问题,超过两层封装的堆叠较为罕见。
构型
层叠式封装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构型:
- 纯存储器堆叠:两个或多个仅包含存储器的封装相互堆叠;
- 混合逻辑-存储器堆叠:底部为逻辑器件(如CPU)封装,上部为存储器封装。例如,底部封装可以是一个用于手机的片上系统(SoC)。逻辑封装位于底部,是因为它需要大量BGA连接以与主板连接。
在印刷电路板组装过程中,PoP堆叠的底部封装直接安装在PCB上,其余封装则堆叠于其上。PoP堆叠中的各封装在回流焊接过程中实现彼此及与PCB的连接。
PoP封装可以由芯片制造商(如三星或TSMC)完成,也可以由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如魅族)完成。
优势
层叠式封装技术试图结合传统封装与裸芯片堆叠技术的优势,同时避免其缺点。
传统封装将每个芯片置于独立封装中,适用于标准PCB组装方式,即各封装并排焊接在PCB上。三维裸芯片堆叠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则是在单一封装中堆叠多个芯片,具有多种优势,也存在一些相较于传统PCB组装的不足。
在嵌入式PoP技术中,芯片被嵌入封装底部的基板中。这种PoP技术实现更小的封装尺寸与更短的电气连接长度,已获得日月光半导体(ASE)等公司的支持。[1]
相较于传统独立芯片封装的优势
最明显的好处是节省主板空间。PoP封装占用的PCB面积远小于传统封装,几乎与裸芯片堆叠封装一样紧凑。
从电气角度来看,PoP通过缩短不同器件之间的布线长度(如控制器与存储器)提高器件的电气性能,实现更快的信号传播并降低噪声与串扰。
相较于芯片堆叠的优势
裸芯片堆叠与层叠式封装之间存在多项关键差异。
层叠式封装最大的成本优势在于将存储器器件与逻辑器件解耦,因此其具备传统封装相较于裸芯片堆叠产品的所有优点:
- 存储器封装可独立于逻辑封装进行测试;
- 最终组装仅使用“已知良品”封装(若存储器存在缺陷,仅需丢弃该封装),而裸芯片堆叠产品中只要有一颗芯片不合格,则整个封装被弃;
- 最终用户(如手机或数码相机制造商)掌握物流控制权,因此可在不更换逻辑芯片的情况下更换不同供应商的存储器;存储器成为可自由采购的商品。这相较于封装内封装(PiP)更具灵活性,后者需事先确定具体的存储器型号与供应来源;
- 任何符合机械对接标准的顶部封装均可使用:入门级手机可采用小容量内存封装,高端手机可使用大容量内存封装,而底部逻辑封装不变,这有助于OEM优化库存管理。[2]而裸芯片堆叠或PiP则需提前数周甚至数月确定内存配置;
- 存储器仅在最终组装阶段加入,因此逻辑芯片供应商无需采购任何存储器芯片;而在裸芯片堆叠产品中,逻辑芯片厂商必须从存储器供应商采购晶圆。
JEDEC标准化
- JEDEC JC-11委员会负责PoP底部封装的外形标准化,相关文件包括MO-266A和JEDEC出版物95,设计指南4.22;
- JEDEC JC-63委员会负责PoP顶部(存储器)封装的引脚定义标准化,详见JEDEC标准21-C,第3.12.2–1页。
其他名称
层叠式封装亦有其他名称:
- PoP:指顶部与底部封装整体;
- PoPt:指顶部封装;
- PoPb:指底部封装;
- PSvfBGA:指底部封装,含义为“可堆叠超薄细间距球栅阵列”(Package Stackable very thin fine-pitch Ball Grid Array);[3]
- PSfcCSP:指底部封装,含义为“可堆叠倒装芯片芯片级封装”(Package Stackable flip chip Chip Scale Package)。
历史
2001年,东芝研究团队成员T. Imoto、M. Matsui与C. Takubo开发出“系统模块”(System Block Module)晶圆键合工艺,用于制造三维集成电路(3D IC)封装。[4][5]目前已知最早将3D层叠式封装用于商业产品的是索尼2004年发布的PlayStation Portable(PSP)掌上游戏机。PSP硬件中使用了由东芝制造的嵌入式DRAM封装芯片,该芯片采用双芯片垂直堆叠。[6]当时东芝称其为“半嵌入式DRAM”,随后更名为“芯片封装芯片”(CoC)方案。[6][7]
2007年4月,东芝商业化了一款八层3D芯片封装的16 GB THGAM嵌入式NAND闪存芯片,该产品通过堆叠八颗2 GB NAND闪存芯片实现。[8]同月,美信集成产品的Steven M. Pope与Ruben C. Zeta提交了美國專利第7,923,830号(“具防拆网格的上层封装层叠式模块”)专利申请。[9]2007年9月,海力士半导体发布了24层3D封装技术,制造出包含24颗堆叠NAND闪存芯片的16 GB闪存芯片,采用晶圆键合工艺。[10]
參考
- ^ LaPedus, Mark. Mobile Packaging Market Heats Up.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2014-06-19 [2016-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 ^ Thomas, Glen. Package-on-Package Flux. Indium Corporation. [2015-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 Amkor Technology. Package on Package (PoP | PSfvBGA | PSfcCSP | TMV® PoP). [2015-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Garrou, Philip. Introduction to 3D Integration. Handbook of 3D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3D Integrated Circuits (PDF). Wiley-VCH. 6 August 2008: 4 [2025-05-03]. ISBN 9783527623051. doi:10.1002/9783527623051.ch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9).
- ^ Imoto, T.; Matsui, M.; Takubo, C.; Akejima, S.; Kariya, T.; Nishikawa, T.; Enomoto, R. Development of 3-Dimensional Module Package, "System Block Module".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2001, (51): 552–7 [202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3).
- ^ 6.0 6.1 James, Dick. 3D ICs in the real world. 25th Annual SEMI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ASMC 2014). 2014: 113–119 [2025-05-03]. ISBN 978-1-4799-3944-2. S2CID 42565898. doi:10.1109/ASMC.2014.68469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 ^ System-in-Package (SiP). 东芝. [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pril 2010).
- ^ TOSHIBA COMMERCIALIZES INDUSTRY'S HIGHEST CAPACITY EMBEDDED NAND FLASH MEMORY FOR MOBILE CONSUMER PRODUCTS. 东芝. April 17, 2007 [23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23, 2010).
- ^ United States Patent US 7,923,830 B2 (PDF). 2011-04-12 [2015-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24).
- ^ Hynix Surprises NAND Chip Industry. 韩国时报. 5 September 2007 [8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