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溪橋 | |
---|---|
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直辖市级) | |
地址 | 合川区钓鱼城街道 |
坐标 | 30°00′40″N 106°16′27″E / 30.01108°N 106.27404°E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宋 |
編號 | 33 |
认定时间 | 2000年9月7日 |
岩溪橋是一座位於重慶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的古代民桥,亦名鹽溪橋,古志稱聯濟橋,为宋代所建,清代又在旁新修一桥与其贴合,宛如一体,故又称古今橋。[1][2]岩溪桥是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3][4]
结构
岩溪桥原于合川城区以北2里的嘉陵江西岸小溪溪口,由宋桥、清桥两桥贴合而成,呈南北走向,宋桥位于西侧,清桥位于东侧。[2][5]
宋桥
岩溪桥宋桥为条石结构、单券、单孔无铰拱式石拱桥,桥长21.5米,宽2.18米,通高5.8米,拱跨5.83米,矢跨比约为1:2,无桥台或护底石,南北桥头直接与岩壁相连,北端与岩壁接合部凿有踏道5级。[2]
宋桥桥身以原生石质溪床做地基,用三行长石料以干式叠砌的方法砌拱座,南北拱座基石各通高1.16至1.2米,又用纵联砌置法干式叠砌出拱券石于拱基石两端,自下而上同时使用扇面状石料以无铰拱造法砌半圆形筑拱券,拱顶窄于拱脚有12厘米收分;拱券之上有1层拉通桥梁的护拱石,直接拱石外侧面作券脸石面,不再镶券脸石边;桥侧有撞券石,中部残存一鳞甲吸水兽尾圆雕,拱背以上撞券石及桥身侧面亦筑实腹式墙,边墙肩部少量外凸。[2]
宋桥桥面较平坦,以长方形石板平铺,没有望柱或栏杆,桥面与拱券石间共筑5层石料,上两层多顺砌,下三层多丁字形砌筑,用料规整。[2]
清桥
岩溪桥清桥为条石结构、单券石拱桥,桥长29.5米,宽2.9米,通高5.8米,拱跨5.83米,矢跨比约为1:1.7,南北桥头亦直接与岩壁相连。[5]
清桥桥身有双层拱券,上层挑出下层券石边10厘米,其上亦无护拱石,有拱座于原生石质溪床,建法同宋桥,无护底石或桥台,桥拱券采用纵联砌置法,分别于南北两端拱座之上,自下而上湿式叠砌而成,拱顶呈尖形;桥侧亦有侧墙,肩部亦少量外凸。[5]
清桥桥面结构略与宋桥同,其外侧仰天石上残存一行打凿粗糙的袱石,不属于道光时期原物,桥面与桥基之间共14层石料,顺砌丁字形砌均有。[5]
历史
由宋桥桥北靠嘉陵江一侧有碑记《张氏建岩溪桥记》,碑高108厘米,宽76厘米,上有楷书17行,每行18至20字,加碑题共343字。碑上方凿有屋檐状走水槽,上部风化严重,字迹模糊,下部文字较清晰。[2]由是可知桥梁处原岩壁险阻,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由合州邑人张彦远自己为便民而修建此桥,耗资“壹佰伍十仟”,供行人通行。[5][1]
清桥桥身上又有《新桥碑志》碑檐刻,呈长方形,使用石质仿木结构的单檐歇山式房盖,高76厘米,宽212厘米,上有楷书28行,每行4至9字,共219字。[2]由是可知,道光七年(1827年)乡人朱汝惠因原宋桥桥面过窄,嘉陵江涨水时过桥让人恐惧而修建了岩溪桥清桥,以此来加宽桥面,同时对宋桥进行了修缮增补。[5][1]
2011年因草街航电枢纽建设,嘉陵江水位提升,岩溪桥迁建,原定迁至合川人民公园内[6],最终选定迁至原址上方176米处,保持原貌。[2]
岩溪桥于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4]。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合川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 合川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521. ISBN 7-220-03040-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张昊越; 何雨婷; 段小佳; 李浩强; 重庆市文物局. 上篇 不可移动文物-第三章 古建筑-第八节 古道、古桥. 重庆市志·文物志 上卷. 重庆: 西南大学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21-9664-8.
- ^ 3.0 3.1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發(1991)50號文件《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 ^ 4.0 4.1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渝府發[2000]83號,2000年9月7日
- ^ 5.0 5.1 5.2 5.3 5.4 5.5 冯庆豪; 罗世杰. 合川南宋石拱桥. 四川文物: 61-66.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 厉莉;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建“草街航电”钓鱼城保护预案出台. 新浪网. 2005-05-17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