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崎汽船株式會社 川崎汽船株式会社 Kawasaki Kisen Kaisha, Ltd. | |
---|---|
![]() | |
![]()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東證1部:9107(1950年1月4日上市) 名證1部:9107(1950年1月至2021年12月25日) 福證:9107(1950年1月至2021年12月25日) |
ISIN | JP3223800008![]() |
成立 | 1919年(大正8年)4月5日 |
創辦人 | 松方幸次郎 |
總部 | ![]() 東京都千代田區内幸町2丁目1番1號[1] |
产业 | 海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空中運輸業 港口運輸業 |
員工人數 | 非合併:909人(海上員工:225人;陸上員工:684人) 合併:5,660人 |
网站 | www |
川崎汽船株式會社(日语:川崎汽船株式会社、かわさききせん、英語:Kawasaki Kisen Kaisha, Ltd.)是一家總部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海運企業,在東京証券交易所上市,是日經平均股價的成分股之一[2]。該公司常簡稱為“K”Line。川崎汽船是日本第三大海運企業,僅次於日本郵船和商船三井。
歷史
會社創立
川崎汽船的出現可追溯至1878年成立的川崎重工。當時的創辦人川崎正藏成立川崎築地造船所,並以首都東京作會社總部,會社其後在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
會社航運業務源自當時川崎造船所的負責人松方幸次郎。當時他決定開始船務,以便為川崎造船所提供更多業務,同時幫助日本的國家工業及貿易利益服務發展,如是者川崎汽船株式會社在1919年正式成立。
初期發展

1921年,當時居住在英國倫敦的松方幸次郎,同時擔任三間公司的負責人,分別是川崎汽船、川崎造船和國際汽船。此時,他聯繫上這三間公司的關鍵人物,透露出合併營運的理想。在得到三方同意後,他立即指示三方總部,推動合併計劃的進行。在合併會議上,將公司的英文名字定為「K Line」,它取自三間公司英文名字的首個字母,同時展示一個簡潔的全新標誌:一個大的白色「K」字,並以紅色作為底色。這個標誌一直沿用至今。
戰後復甦
在成立後,川崎汽船積極擴展規模。然而,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對公司營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旗下船隊損失慘重,激烈的戰況使得川崎汽船有56艘船隻沉沒或無法復修,另外有超過1400名船員在戰爭期間失去性命。戰爭完結後,川崎汽船剩下12艘船隻服役。川崎汽船隨後展開一系列的重組計劃,其中最為重要,便是打撈沉沒在山口縣上關町的「聖川丸」貨船,將她復修並作為主力船隊的一部分,這亦成為公司復甦的象徵。
乘著日本經濟快速增長的浪潮,川崎汽船成功重整旗鼓同時快速擴充船隊,並開始營運亞洲航線,及後更開始營運來往亞洲和北美之間以及來往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航線。在擴展業務版圖的過程中,川崎汽船亦成為第一間經營北美航線的日本航運公司。
跨海商業活動
1990年代末,因應全球貿易增長,川崎汽船開始在海外建立業務基地。2001年,在新加坡成立川崎汽船私人有限公司,負責貿易管理行銷、貨櫃船舶營運和汽車運輸服務的品質監管。2003年,在德國成立川崎汽船歐洲海上公路服務有限公司,主要為歐洲各個港口提供汽車海上運輸服務。同年,在英國成立川崎汽船散裝船務(英國)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散裝貨輪業務。2008年,在印度成立川崎汽船(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公司合併,貨櫃船業務結束
2017年7月,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這三間日本航運商共同出資成立海洋網聯船務股份有限公司,三間公司的貨櫃船業務將會合併,這標誌着川崎汽船的品牌即將在貨櫃市場消失,旗下的貨櫃船和貨櫃亦將換上全新塗裝。2018年4月1日,海洋網聯船務開始營運,同時川崎汽船40多年的貨櫃船業務正式結束。
業務
貨櫃船

川崎汽船在1960年代開始著手參與貨櫃船業務,先是將旗下北美航線「貨櫃化」,及後在1971年推出遠東-北美太平洋沿岸的貨櫃船航線,這亦反映川崎汽船的「貨櫃化」得到成功。
1997年,川崎汽船宣布與陽明海運和中遠海運組成CKY聯盟。2002年,隨着韓進海運的加入,聯盟更名為CKYH。2014年,隨着長榮海運的加入,聯盟再次更名為CKYHE[註 1]。聯盟主要合作經營的航線分別為亞洲-西北歐航線和亞洲-地中海航線。CKYHE聯盟最終在2017年解散,正式結束長達20年的合作。同年,川崎汽船與商船三井、日本郵船、陽明海運和赫伯羅特組成一個全新的聯盟,該聯盟命名為THE。
汽車船
隨着汽車產業在1960後成為日本的主要工業之一,其出口量變得愈發重要。為滿足龐大需求量,川崎汽船開始使用專用船負責運輸。1968年,「第一豐田丸」投入服務,她是川崎汽船擁有的第一艘汽車散貨船,能夠裝載1,250輛汽車,船隻將汽車運往北美後,再將糧食運回日本,但因行程不穩定,導致後續汽車出口不斷延誤。為解決此問題,川崎汽船決定訂造一款只運輸汽車的船隻。
1970年,川崎汽船獲取日本第一艘汽車運輸船「第十豐田丸」投入服務。1973年,當是全球最大型的汽車運輸船「歐洲公路」號交付予川崎汽船,可裝載4,200輛汽車,她的投入亦鞏固了公司在汽車海上運輸業的地位。截至2025年3月,川崎汽船共擁有97艘汽車運輸船,總運力達160萬噸。
歐陸地區服務

為提供汽車海上運輸服務予歐洲各地區,川崎汽船在2003年創立川崎汽船歐洲海上公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KESS),這是一間由11艘小型汽車船組成的公司,主要服務區域為西歐和北歐地區,提供短途汽車海上運輸服務。公司每年大約能運輸80萬輛汽車。
船隊
貨櫃船
簡介

在2010年代前,川崎汽船一直以營運中型貨櫃船為主,旗下船舶主要委託日本和韓國的造船廠建造。隨著航運業在2010年後逐漸復甦,川崎汽船開展新一輪的造船計劃,建造更大型的船隻以增加公司在貨櫃市場的競爭力。
2013年3月,川崎汽船宣布向日本今治造船訂造5艘能裝載13,870個20呎標準貨櫃的新巴拿馬型貨櫃船,預計在2015年第二至第三季交付並投入服務。2014年9月,川崎汽船向今治造船追加5艘同型號的貨櫃船,此次訂單亦成為公司在合併至海洋網聯船務前最後一次訂造貨櫃船。
川崎汽船旗下所有貨櫃船均是以「XX大橋」(一個地方名)為名,部分船隻的船艏兩旁會印有船名的日語拼音。
更換塗裝
2018年,隨着日本海運商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合併成海洋網聯船務,川崎汽船的貨櫃船陸續從以銀灰色為主色調的塗裝,更換成以洋紅色為主色的塗裝,船身亦印上海洋網聯船務的白色「ONE」標誌。截至2025年,川崎汽船所有大型貨櫃船船舶已完成塗裝更換工程,只剩下少部分中小型船舶尚未進行工程。
船隊列表
以下表格顯示了川崎汽船旗下的主力貨櫃船船隊以及她們的資料,但不包括購入的二手船隻和零碎訂單。
船級 | 造船廠 | 數量 | 建造期 | 載櫃量 (20呎標準貨櫃) |
總噸 | 狀態 | 備註 | 參考資料 |
---|---|---|---|---|---|---|---|---|
V | 現代重工 | 8 | 2004至 2005年 |
4,738 | 65,023 | 全數 不屬 於轄 下 |
||
G | 現代重工 | 5 | 2005至 2006年 |
5,642 | 68,570 | 部分 不屬 於轄 下 |
||
H | IHI海洋聯合 | 13 | 2006至 2013年 |
9,040 / 8,974 |
98,747 / 96,790 |
全數 服役 |
[註 2] | |
A | 現代重工 | 4 | 2009年 | 4,228 | 40,839 | 部分 不屬 於轄 下 |
||
B | 現代重工 三星重工 |
12 | 2009至 2011年 |
4,432 / 4,520 |
44,234 / 46,444 |
部分 不屬 於轄 下 |
[註 3] | |
M | 今治造船 | 10 | 2014至 2018年 |
13,870 | 150,706 | 全數 服役 |
重大事故
註釋
- ^ CKYHE聯盟中5個英文字母分別為:C代表中遠海運(英語:COSCO),K代表川崎汽船(英語:K Line),Y代表陽明海運(英語:Yang Ming)。 ,H代表韓進海運(英語:Hanjin),E代表長榮海運(英語:Evergreen)。
- ^ H級貨櫃船以8艘+5艘的形式訂造,首8艘為普通型,能夠裝載8,212個標箱(極限為9,040個標箱),船隻在2006至2009年期間交付。另外8艘為加強型,能夠裝載8,974個標箱,船隻在2012至2013年期間交付。兩款型號的船體控制室設計均不相同。
- ^ B級貨櫃船有5艘由三星重工負責建造,為塞斯潘船舶管理公司的長期租船契約;7艘由現代重工負責建造,是川崎汽船的自有船。5艘租船已在2023年前約滿退租,7艘自有船亦已出售3艘,因此只剩下4艘B級貨櫃船仍處於川崎汽船(海洋網聯船務)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