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秦国名关函谷关边,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东北,辖弘农、宜阳、新安、黾池、卢氏、陆浑、析县、顺阳、陕县、上雒、商縣11县,118911户,475954人。东汉、三国沿置,但商縣(今商洛市范围)划归京兆尹,只领有今河南省西部范围。西晋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南北朝时,为避讳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名曾改为恒农郡,隋朝時廢郡。
隋炀帝大業年間,改虢州為弘農郡,郡治弘农向西南迁到了今灵宝市中心,且失去了黄河沿岸的辖地。
唐朝时,弘农郡分为陕州、虢州,从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农县(今灵宝市),而陕州境内天宝元年因为在函谷关遗迹发现宝符而更名为灵宝的桃林县,却不是今天的灵宝市所在地,而是汉晋时的弘农县所在地。
天宝元年(742年)虢州改为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虢州。到北宋时,弘农县先改为常农,后以州名改为虢略。从此弘农不再作为地名使用。
- 唐朝弘農郡太守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