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阴书院旧址 | |
---|---|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鼓楼区龙蟠里9号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认定时间 | 1992年 |
江南图书馆位于清凉山下,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9号,原为惜阴书院[1],现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历史
惜阴书院由两江总督陶澍于1838年建立,以《晋书·陶侃传》中“大禹圣者,乃惜寸阴”为名[2]。书院教授经、史、诗、赋,不讲八股文。学生无衣食补贴,但有奖金,每月考试一次,超等第一至第十名获银2-4两不等,十名外1两,特等5钱。书院山长为薛时雨,教师有李联琇、俞正燮、胡培翚、冯桂芬等[3]。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866年重建,1902年增葺,于该书院开办上元学堂。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决定在惜阴书院校址创办江南图书馆,缪荃孙出任总办。1908年,兴建藏书楼两进两楼44间及附属建筑,总建筑面积2018平方米,1909年竣工。1910年8月,江南图书馆正式开放,为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1912年2月,改名江南图书局,由辛汉接管负责。1913年7月2日,改名江苏省立图书馆,卢殿虎兼任馆长。1919年,改名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1927年9月20日,改名第四中山大学国学图书馆。1928年2月,改名江苏大学图书馆,5月又改名中央大学区立国学图书馆,6月17日将将藏书楼命名为陶风楼,以纪念陶侃、陶澍、端方、缪荃孙。1929年10月4日,改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柳詒徵任馆长。日军侵占时期,先改馆名为南京市国学图书馆,1940年又改为教育部国学图书馆,并迁至国府路282号(今长江路257号),1941年夏改名国立中央图书馆。抗日战争胜利后,柳诒徵追寻藏书,收回馆舍。1952年,国学图书馆和原中央图书馆合并为現在的南京图书馆[3]。1963年翻修陶风楼。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顾颉刚、蔡尚思、胡适之、蔡元培、黄宾虹、徐悲鸿等都曾在此住馆阅览。
参考文献
- ^ 陈诒绂. 石城山志. 维基文库. 南京. 1917 (中文).
山下惜阴书院,士子课古学之所也。清光绪中,改元宁县学。堂后因山结楼,庋藏典籍,今之图书馆也。
- ^ 顾云. 盋山志.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09-04-01 [2017-04-04]. ISBN 9787807184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惜阴书院〈同治中增建。〉 负钵山正立面,南向即昔惜阴书舍也。径桐柏以入,日景陶堂。循而西,有门入之,日碧琅开馆轩。其后牖之玻璃,其外竹数十百竿,俨立阶下,坐者神为之远。与相望者日藤香馆。〈桑根先生全椒旧馆名,今补题居之,其右为内宅。〉编竹篱界之,薮群卉其中,篱所被,独月季,花时灼灼,张锦屏矣。直景陶堂后日飨堂,龛陶文毅公柘。又入有楼枕山麓,书籍所庋。〈金陵书局劝学官书。〉出循而东,有门人之,日钵山精舍。两梅相对立,夜寒始花,新月忽觉香为所浸,冷甚,拂拂趋镫檠,读书其中,清绝也。〈自庚辰至壬午,假馆此中三年。〉始书舍之立文毅公,俾士用经史古文相摩厉。〈见公行状。〉而划其先桓公像于石,祀焉。更氏其山日博。
- ^ 3.0 3.1 南京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鼓楼区志 第一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03-01: 945 [2017-03-18]. ISBN 71010463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