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语 | |
---|---|
ལ་དྭགས་སྐད། Ladaks Skad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印度、中国、巴基斯坦 |
区域 | 列城、巴尔蒂斯坦 |
母语使用人数 | 110,826 (2011年人口普查)[1] |
語系 | |
文字 | 藏文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兩者之一:lbj – Ladakhizau – Zangskari |
Glottolog | lada1244 Ladakhi[2]zang1248 Zangskari[3] |
ELP | Ladakhi |
瀕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瀕危語言[4] 脆弱(UNESCO) |
拉达克语是居住在拉达克的藏人的母语,主要通行于今日拉达克的列城县,巴基斯坦控制下克什米尔的巴尔蒂斯坦也有使用者。
拉达克语与以拉薩話爲標準音的標準藏语同源於中古藏語,但难以互通,与巴尔蒂语最为接近。拉达克语也使用藏文作文字。
分类
尼古拉·图纳德尔基于相互理解性认为拉达克语、巴尔蒂语和普里吉语是不同的语言(藏斯卡语仍是方言)。统一称呼时是拉达克–巴尔蒂语'或西古典藏语。[5]
藏斯卡语是拉达克语的方言,分布在藏斯卡,也由喜马偕尔邦拉豪尔县和白塔尔高海拔地区的僧侣们使用。有4种次方言:Stod、Zhung、Sham和Lungna。以藏文书写。
音系
辅音
唇音 | 齿音 | 齿龈音 | 卷舌音 | 龈后音 | 硬颚音 | 软腭音 | 声门音 | ||
---|---|---|---|---|---|---|---|---|---|
塞音 | 清音 | p | t̪ | ʈ | k | ||||
送气 | pʰ | t̪ʰ | ʈʰ | kʰ | |||||
浊音 | b | d̪ | ɖ | ɡ | |||||
塞擦音 | 清音 | t͡s | t͡ʃ | ||||||
送气 | t͡sʰ | t͡ʃʰ | |||||||
浊音 | d͡z | d͡ʒ | |||||||
擦音 | 清音 | s | ʂ | ʃ | h | ||||
浊音 | z | ʒ | |||||||
鼻音 | m | n̪ | ɲ | ŋ | |||||
颤音 | r | ||||||||
边音 | 模式音 | l | |||||||
气声 | lʱ | ||||||||
近音 | w | j |
- /b d ɡ/与擦音[β ð ɣ]是自由变体。
- /k/有后移软腭塞音[k̠]的同位异音。
- /l r/在词首后接清音时清化为[l̥ r̥]。[6]
元音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闭元音 | i | u | |
中元音 | e | ə | o |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闭元音 | i | u | |
半闭元音 | e | o | |
中元音 | [ɛ̝] | ə | [ɔ̝] |
半开元音 | [ɐ] | ||
开元音 | [a] |
- /ə/在词首有[a ɐ]的同位异音。
- /e o/的同位异音是[ɛ̝ ɔ̝]。
- 同位异音是自由变体。[6]
文字
和標準藏語一樣,拉達克語普遍用古典藏文書寫。它比其他藏語方言更好地保留了古音。很多字的古音的複聲母、輔音韻尾在拉達克語中依舊保留完好,而在衛藏方言、康方言、安多方言中已經簡化消失。比如“米”འབྲས་ ('bras),在現代拉薩話中說成[ɳʈʂɛʔ ˩˦],在卡基爾縣依舊説成[bras]。
应该用藏文书写拉达克口语,还是应该写拉达克版的近古藏语,是有争议的。[7]:178–179拉达克穆斯林说拉达克语,但大多数看不懂藏文;大多数拉达克僧侣能读出藏文,但不懂古典藏语。有些拉达克佛学家坚持拉达克语只能用古典藏语的形式书写。拉达克口语的已出版的书籍和杂志的数量是有限的。
书面拉达克语常常用调整过的威利转写罗马化,比如声母后加h表示送气。
參考文獻
- ^ Ladakhi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Zangskari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Ladakhi.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藏斯卡语|Zangskari]].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 Tournadre, Nicolas. L'aire linguistique tibétaine et ses divers dialectes (PDF). Lalies: 7–56. 2005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6-28).
|volume=
被忽略 (帮助) - ^ 6.0 6.1 Koshal, Sanyukta. Ladakhi Grammar.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79.
- ^ van Beek, Martijn. Imaginaries of Ladakhi Modernity. Barnett, Robert; Schwartz, Ronald David (编). Tibetan Modernities: Notes from the Field on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 Brill.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