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予仁 Bartley Schmitz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8年 美国蒙大拿州羅斯福縣布羅克 |
逝世 | 2016年6月6日 臺灣嘉義市東區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 (97—98歲)
职业 | 神父 |
信仰 | 天主教 |
奖项 | 醫療奉獻獎(2016年) |
施予仁(英語:Bartley Schmitz,1918年—2016年6月6日),美國聖言會神父、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首任院長,去世後得第二十六屆醫療奉獻獎。
生平
施予仁在1918年生[1],生於美國蒙大拿州布羅克[2],出身農家[1],1937年加入聖言會[1],1947年到北平與上海傳教[2],1958年出任田耕莘樞機主教的執行秘書[1]。
1960年間,施予仁和田樞機輾轉來到臺灣。當時,當時的台灣醫療資源匱乏,田樞機發願要在臺北縣新店鎮建造一間天主教醫院。蓋醫院需要龐大資金,施予仁不斷寫信給國內外朋友,甚至向美國親兄弟求援。錢常吃閉門羹。1965年,田樞機抱病退休,施予仁包辦募款、購地、添購器材、建造監工、籌組醫療團隊等工作。[1]
從美國、西德、加拿大、臺灣、菲律賓等善心人士捐贈累積至新臺幣一千二百萬元,加上西德天主教會捐助八百萬元、德國政府海外援助計劃委員會捐贈的三千萬元[3]。為了使員工受專業訓練,施予仁親自寫推薦信,安排員工至其他醫院學習[1]。1968年1月13日,台北教區總主教羅光在記者招待會上耕莘醫院預定在3月7日成立,目的是為了使貧苦病患得到免費治療,也為了紀念逝世的田耕莘樞機主教[3]。醫院成立之初,人力有限,許多貧病人上門求醫付不起醫藥費,醫院醫發不出薪資,持續一連兩、三個月,但首任院長施予仁總是先收病患,並繼續寫信募款[1]。
1969年,施予仁因健康因素卸任院長,暫返美國求醫,並在美國積極募資,讓耕莘醫院逐漸走上軌道[1]。
1975年,施予仁為匈牙利醫生卡普南里辦來臺灣簽證[4]。卡普南里來台後至嘉義縣鹿草鄉鹿草村聖家貧民醫院,負責麻醉科和心臟科[5]。當時該醫院難找醫療人員,由晁金名身兼多職[6]。1976年,加州的一位廖姓人士來信給何凡,附寄2月22日的《舊金山紀事報》專欄剪報,題目是「潑硝酸醫生潛行保釋」,報導卡普南里在1963年在美國以硝酸殺他的不貞妻子葉娜,隨即自首,多年保釋後從洛杉磯飛來臺灣[4]。此事引起陶希聖批判,要行政當局予以查究[7]。
1978年,施予仁返回臺灣,就沒在耕莘醫院復職,改轉往台南永康的影劇三村天主堂(今聖彌格天主堂),1981年起擔任神父,六年後又接任聖言會南區會院院長,平時也會到台南榮民醫院進行牧靈。他為永康眷村兒童開設小型的英文班,親自授課。1987年,他擔任嘉義市吳鳳南路天主堂與竹崎天主堂主任司鐸,六年後退休。對他來說,不能能回到一手創辦的醫院很痛苦,但後續院長交接儀式,都到醫院祝賀。[1]
1993年退休在聖言會嘉義會院靜居,因罹患心臟、腦血管疾病及失智臥床多年,2016年6月6日因感冒併發肺炎病逝於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2]。去世該年第廿六屆醫療奉獻獎有他[6][8]。
參考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羅真. 第26屆醫療奉獻獎 創辦耕莘醫院 一輩子獻給台灣 施予仁 病人永遠在自己之前「我是台灣人,這輩子不會離開台灣。」. 《聯合報》. 2016-09-17 [201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廖素慧. 殯葬彌撒 施予仁神父 長眠嘉義. 《中國時報》. 2016-06-20 (中文(臺灣)).
- ^ 3.0 3.1 耕莘醫院‧三月開業 免費為貧民治病 現代化設備‧有病床百餘張 十二位護士‧來自六個國家. 《聯合報》. 1968-01-14 (中文(臺灣)).
- ^ 4.0 4.1 何凡. 玻璃墊上 殺妻者來台的爭議. 《聯合報》. 1976-03-04 (中文(臺灣)).
- ^ 天主教醫師協會昨發表聲明 卡普南里過去雖犯罪 不能因而否定其一切 警方表示卡普南經簽證合法入境 來台後并無不軌行為允許繼續居留. 《聯合報》. 1976-03-03 (中文(臺灣)).
- ^ 6.0 6.1 薛桂文. 溫暖的依靠 第十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素描系列之七 晁金名 貧病人家的庇護者. 《民生報》. 2006-03-21 (中文(臺灣)).
- ^ 陶希聖. 高博義問題之嚴重性. 《聯合報》. 1976-03-18 (中文(臺灣)).
- ^ 蘇芳禾. 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 ...不能只靠民間 總統要公部門補上來. 《自由時報》. 2016-10-01 [201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