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 | |
---|---|
漢丞相 | |
相國 | |
時代 | 西汉 |
主君 | 汉高祖、齊王劉肥、漢惠帝 |
姓 | 曹姓 |
名 | 參 |
姓名 | 曹參 |
封爵 | 建成侯、平陽侯 |
族裔 | 漢族 |
逝世 | 公元前190年9月24日[1] |
谥号 | 懿 |
曹参(?—前190年9月24日),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漢知名的將領,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和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參與多次戰役,立功最多,作戰勇猛,成為漢軍中的主要人物,曾經負傷七十處,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名、高官十數人,封平陽侯。曹参戰功雖高,論功時仍不及蕭何,後因蕭何推薦,繼任相國。雖其與萧何關係不睦,但仍然依循蕭的制度,實施無為而治,天下安定,世稱「蕭規曹隨」。
生平
早年生活
早年為秦朝沛縣獄掾,即管理監獄的小吏(可能為典獄長),但已相當出名[2],蕭何為曹參上司(主吏),劉邦屬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長),職位低於曹參。曹参與劉邦、蕭何、樊噲皆為沛縣人,但蕭、曹二人是縣府官吏,縣中多有好名聲,劉、樊二人之地位相當於地痞,在鄉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3]。
反秦戰事
西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陳勝與吳廣假託太子扶蘇與楚國將軍項燕名號,發動大澤起義反秦,各地均出現響應者。蕭何和曹參、樊噲、周勃等沛縣人聚集商議應如何面對。沛縣縣令原本聽從蕭何、曹參的意見[4],認為應該從天下大勢追隨陳勝、吳廣,不料卻馬上反悔,打算將蕭、曹二人以反賊之名逮捕獻給秦國官員。此時,劉邦已縱放囚犯反秦起義,蕭、曹二人、沛縣父老與劉邦裡應外合,將沛縣縣令殺死,正式宣佈沛縣加入反秦大旗下。[5]
沛縣反秦後,蕭、曹二人因地位較高,原被推舉為首領,但兩人卻有所顧忌,禮讓不肯當反抗軍首領,鄉中父老以占卜認為劉邦最適[5],因此曹參反擔任劉邦的中涓,輔佐劉邦起義[6]。
败章邯斩李由
在反秦之初,曹参率军攻击胡陵、方與,攻秦监公军,大破之。往东攻下薛县,攻击薛城西面的泗水守军。又攻占胡陵,率军转守方與。后方與、丰邑投向魏軍,曹参率军攻之。赐爵曹参为七大夫。曹参再破秦司馬夷[7]軍,奪取碭、狐父、祁的善置邑。攻取下邑以西,至虞,追擊秦將章邯的戰車騎兵[8]。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9],追至濮阳。攻定陶,取临济,南救雍丘。击李由军,破之,杀死秦雒邑郡守李由,虏秦候一人[10]。
攻陷咸陽
定陶之战,楚項梁戰死後,劉邦和項羽向東撤退,楚後懷王封劉邦為碭郡長,帶領碭郡兵,又封曹參為執帛,號稱「建成君」。後封予爰戚縣,人稱「戚公」,隸屬碭郡。
其后从攻东郡尉军,在成武南打敗秦軍。击王离军成阳南,又在杠里攻打他們,大破之。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迁为执圭。从攻阳武,下轩辕、缑氏,封绝黃河渡口,还击赵贲军尸縣北,破之。从南攻犨,与南阳守𬺈战阳城郭东,陷陈,取宛,俘虏南阳守𬺈,尽定南阳郡。从西攻佔武关、峣关。前攻蓝田南的秦军,又夜击其北,秦军大破,遂至咸阳,灭秦[11]。
楚漢相爭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時,劉邦封曹參為「建成侯」。到了漢中後,遷為將軍。[10]
三秦戰役
跟從刘邦回軍平定三秦,初攻下辩县[12]、故道县[13]、雍县、斄县[14]。在好畤南击章平军,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乡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需要消歧义]二十日,三秦派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于宁秦。参以将军身份引兵于废丘围章邯[11]。
楚漢戰爭
以中尉身份从汉王出临晋关。至河内,下修武,渡围津,东击龙且、项他於定陶,破之。东取砀县、萧县、彭城。击项籍军,汉军大败逃跑。参以中尉围取雍丘。王武反于外黄,程处反于燕,往击,尽破之。柱天侯反于衍氏,又进破取衍氏。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县。还攻武疆,乘勢到達荥阳。参自汉中为将军、中尉,从击诸侯,到项羽戰败,还至荥阳,一共兩年。
汉高祖二年,曹参官拜假左丞相,屯兵关中。魏王豹起初归顺汉王,但之后又反叛,曹参与韩信向东攻魏,生擒魏王豹及其妻子和母亲。事后韩信与曹参受刘邦的命令,先破代国,杀夏说,把赵国的注意力转向赵国北部,刘邦派韩信与张耳在井陉设疑,利用地理优势吸引赵国的主力,刘邦自己亲自率趁虚直取邯郸,当赵国失去邯郸,襄国危急,陳餘进退两难,此时韩信与张耳出井陉,攻杀陳餘,赵将「戚将军」向西逃至邬县,被正在平定魏、代一带的曹参斩杀,赵王歇逃到襄国,刘邦与张耳、韩信南北夹击襄国,攻破襄国会合,杀赵王歇,平定赵国。后来汉军又平定了巨鹿、常山郡,招降了燕国,随后曹参跟随刘邦、靳歙、周勃、周緤等人返回敖仓。
漢朝初立
分封天下
項羽敗死,天下已定,漢王劉邦稱帝,即漢高祖。除了諸侯王之外,最初仅排定十八位列侯之位次,分别为: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復、蟲達。羣臣都認為曹參親自作戰,負傷七十處,軍功無數,應為第一。但劉邦卻覺得蕭何後勤與計畫的貢獻才是居功厥偉,關內侯鄂君[15]於是進言:「羣臣當然沒錯,曹參有野戰略地之功,但楚漢相爭五年,喪失不少士兵,但蕭何從關中徵兵來補足士兵的不足,不是蕭何,漢軍早就折損所有兵卒了。楚、漢兩方,在滎陽僵持時,漢軍面臨缺糧危機,蕭何利用關中的漕運,我們才都有糧草可用。雖然蕭何沒有隨軍出征,卻守護關中,給我們支援,形同隨時陪伴陛下一般,這應是萬世之功。我認為論功應該是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羣臣心服,於是論功,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曹參也歸還丞相印。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分封諸侯王時,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而讓曹參擔任輔佐劉肥的相國[16],封平陽侯,食邑10630戶。
齊相的治術
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曹參改任齊丞相時,齊國本來甚為富庶,有七十個城。曹參希望能妥為管理,想要尋求治理齊國的方法。齊國本是儒家大本營,繼承孔子儒學的學者不計其數,曹參尋訪各個儒學學者,得到的建議卻莫衷一是,使曹參不知追隨何人的說法。曹參聽聞膠西有一學者蓋公,所學為黃老治國之術,曹參重金尋訪蓋公。蓋公認為天下戰爭後初定,應該使人民清靜,不可繁政擾民,社會才能安定。曹參於是為蓋公建立別館,以其為政事顧問,尋訪其意見,治理齊國大部分均用黃老之術[10]。齊國上下以「賢相」之評價流傳。[11]
擔任漢相國
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于临终前向汉惠帝刘盈推荐曹参繼任朝廷的相國。蕭何去世不久,曹參就跟部下說:「我一定會繼任相國。」不久朝廷果然派人召他赴任。曹參離開齊國時,交代繼任者說:「刑場及監獄(獄市)是最重要的地方,不要擾亂這裡的制度。」繼任者問:「治道不過就是這樣?」曹參說:「並非如此。黃老之術的兼容並蓄就體現在刑法的確實執行之上。今天你擾亂了罪刑的審問及執行,那麼你要奸人都跑到哪裏去呢?這是我要先告訴你的。」[17]
萧规曹随
曹參就任朝廷相國期间,整天飲酒食肉,實行黃老之術,政治上無為而治,继续执行萧何留下的政策,不予改变。惠帝覺得非常怪異,派曹參之子曹窟去勸諫曹參。曹參大怒,鞭笞曹窟兩百下,罵他:「天下大事,還不是你可以管的!」惠帝只好親自問曹參為何如此,曹参卻反問說:「皇上跟漢高祖相比,誰比較聖明?」皇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比。」曹参又問說:「我跟萧何相比,誰較賢能?」皇帝說:「你似乎及不上萧何。」曹参接著說:「陛下說得很對。況且高祖与萧何安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白、具備了,只要陛下垂拱而治,而讓臣等堅守崗位,遵守他們的法度而不違背,不是很對麼?」時人歌頌:「蕭何為法,顜若劃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史称「萧规曹随」。
據《前漢書》記載,秦朝時曹參與蕭何於沛縣為摯友,但漢朝得天下,蕭何擔任相國時,兩人反生嫌隙。[18]不過曹參為漢相國時,卻對蕭何擔任相國時之制度一無變更。現今中文使用中,世人所熟知的「蕭規曹隨」有率由舊章、依樣葫蘆、一成不變、沿襲舊規等等意涵,然而曹參為漢相國時,卻不是此成語所指稱之無所事事,反而是選拔賢才、注重吏治,各官吏均選任老成持重之人,若有好名之人,即使其去職。可見「蕭規曹隨」的傳統見解對曹參為漢相國的治術略有誤解。[19]曹參擔任相國時,對於官吏有小過錯,反而為其隱忍不公開,給下屬改過之機會。[11]
曹参为汉相国三年去世,谥懿侯[20]。
軼事
好酒
惠帝擔心曹參飲酒過度,不顧政事,要求擔任御史的曹窟勸諫父親。[11]因此才有「蕭規曹隨」中曹參與惠帝的對話。另根據據前漢書記載,曹參擔任相國時之所以飲酒無度,是為了使前來關說之人灰頭土臉、無法開口而歸,所以當關說之人一會見曹參,曹參輒不停勸他飲酒,至灌醉對方為止,使對方根本無從開口。[21]但此風為下屬模仿,下屬均好宴樂,有人深深以此為患,希望曹相國糾正之,但曹相國目睹時,卻呼叫下屬一同飲酒作樂。[11]
任用魏勃
魏勃年轻時,家貧自薦于齊相國曹参。曹參任用他為舍人,后荐于齐悼惠王刘肥,为齐国内史。而後在誅殺諸呂中,逼死齊相召平、發兵禁錮瑯琊王刘泽奪取兵權。
評價
關於武勇,史記載曰:「身被七十創,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
關於治術,百姓歌頌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11]
太史公司馬遷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10]
後嗣
後代曹襄,在漢武帝時曾帶兵攻擊匈奴。[11]後代子孫均於漢代襲任平陽侯。
相关条目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文獻
- ^ 司馬遷.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史記. [-61]. (孝惠帝五年)八月乙丑,參卒。
- ^ 司馬遷. 曹相國世家. 史記. [-61].
為豪吏
- ^ 司馬遷. 高祖本紀. 史記. [-61].
見高祖向呂公求嫁女一節。
- ^ 《史記》卷八,“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
- ^ 5.0 5.1 司馬遷. 高祖本紀. 史記. [-61].
- ^ 司馬遷. 曹相國世家. 史記. [-61].
參以中涓從
- ^ 《史记》作“上尸下二”,《说文解字注》清 段玉裁“惟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 ( 尸二 ) 古文仁。或从尸。按古文夷亦如此”。
- ^ 《史記》卷五十四,“又攻下邑以西,至虞,击章邯车骑。”
- ^ 《二十四史全譯 史記》第二冊譯為攻陷陳縣,應為陷陣,軍功之一
- ^ 10.0 10.1 10.2 10.3 司馬遷. 曹相國世家. 史記. [-61].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班固. 蕭何曹參傳. 漢書.
- ^ 参考秦朝行政区划,属陇西郡
- ^ 属陇西郡
- ^ 属内史
- ^ 《史记》卷五十三,“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于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
- ^ 《史記》曹相國世家,「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
- ^ 司馬遷. 曹相國世家. 史記. [-61].
不然。夫獄市者,所以並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 ^ 《前漢書·曹参》
- ^ 《前漢書·曹参》
- ^ 《史记》曹相国世家
- ^ 《前漢書·曹参》
前任: 萧何 |
西汉相国 前193年-前190年 |
繼任者: 王陵(右丞相) 陈平(左丞相) |
無 原因:汉高祖封之 |
西汉平阳侯 前201年-前190年 |
繼任者: 子静侯曹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