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門圓環,是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圓環,連接北門路、民權路、府前路、大同路與東門路(東門陸橋)。
歷史
[编辑]東門圓環一帶地貌原為海拔約18至20公尺、名列府城七丘之一的低矮丘陵地[1]。東寧與清治時期於今大同路69號一帶設置社稷壇與山川臺,每逢春秋仲月上戊日舉行風雲雨雷山川壇之祭祀[2]。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計畫將此地區規劃新街道與公園,並闢建東門圓環[3]。
戰後東門圓環曾被攤販占據至1968年拆除[4]。1972年,在圓環中央放置了楊英風的放大複製雕塑《青年雙手·人類希望》[5]。1974年,設置東門陸橋以取代鐵路平交道,汽車行駛陸橋上方,機車則行駛地下機車道。東門陸橋將於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後拆除,到時可直接行至東門路。
附近地標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臺南研究資料庫. 臺南研究資料庫. [2024-12-27] (中文(繁體)).
- ^ 謝金鑾 鄭兼才. 《續修台灣縣志》卷二·壇廟. 薛志亮. 1807年(嘉慶十二年).
- ^ 臺南為何圓環多?翻開《臺南歷史地圖散步》找原因. PanSci 泛科學. [2024-12-27] (中文(臺灣)).
- ^ 蔣珮宜. 臺灣都市圓環變遷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2001.
- ^ 【紀錄片】作品[青年雙手‧人類希望]拍攝. 楊英風教育藝術基金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