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中國古代的刑具,類似於現代的腳鐐、手銬。引申為束缚、压制之意。[1]
記載
镣铐、刑拘
- 《史記·齊太公世家》:「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
- 唐 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宗元以罪大擯廢,居小州,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纆索,處則若關桎梏。」
- 清 李煥章《宋連璧傳》:「上大怒,執之,就斬西市,桎梏忽脫地,寂無人矣。」
束缚、压抑
- 唐 白居易 《朱陈村》:“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贻后之自桎梏者。”
-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一:“虽然, 华 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參考
參考文獻
- ^ 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外部連結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