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 ᠦᠴ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 |
---|---|
县 | |
武川中心 | |
武川县在呼和浩特市的位置 | |
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标:41°05′28″N 111°27′03″E / 41.09116°N 111.45091°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政府駐地 | 可可以力更镇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4,682.31 平方公里(1,807.8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95,869人 |
• 密度 | 20.5人/平方公里(53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53,034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011700 |
電話區號 | 471 |
車輛號牌 | 蒙A |
行政区划代码 | 150125 |
網站 | 武川县政府网 |
武川縣(蒙古语:ᠦᠴ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西里尔字母:Үчуань шянь)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所轄一個縣。縣人民政府設於可可以力更镇(Köke ergi,简称可镇)。
历史
北魏时期设武川镇。该县名“武川”得名于此。
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武川厅。设厅后,又将归化城厅北部、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和喀尔喀右翼旗的部分地区划归武川厅。
民国元年(1912年),武川厅更名武川县,寄治归化城(现呼和浩特市旧城)。民国四年(1916年),县治北迁一里至河边村。同年归绥县可可以力更镇划归武川,县治迁于可镇。民国8年(1919年),将境内原茂明安旗地域划归固阳设治局。
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武川,武川属蒙疆政府,县公署亦设于可可以力更镇。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管武川。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次年设武川县人民政府,县治于可可以力更镇。1949年時,全县总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乌兰花、河子上、旗下营、大滩等地划归四子王旗、龙胜县、武东县等。1958年将二里半、腮忽洞、点素不浪乡等划归达茂旗,并将原达茂旗辖红山子划归武川县。后再无变动。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川縣常住人口為95869人。[2]
地理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大青山北麓。全境在北纬40°47′至41°23′,东经110°31′至111°53′间。东西长110千米,南北宽60千米。县南于土默特左旗、回民区、新城区接壤,西于土默特右旗、固阳县相连,北交达茂旗、四子王旗,东接卓资县。全县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得胜沟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耗赖山乡、内蒙古武川经济开发区和武川金三角开发区。
交通
公路
武川至呼和浩特自古有一条“白道”,民国时期俗称“归武大道”,1954年更名“呼武公路”。
武川县第一条公路始于民国十五年的“蜈蚣坝工程”,即同年归武大道通车。后又修葺多条土路。日军占领期间,強徵修筑公路,至民国二十九年,县内有通车土路17条。
1986年底,全县干线公路五条,总长235.6千米,县乡公路9条,总长206.9千米。县内公路总里程442.5千米,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09千米,每万人27千米。
铁路与民航
武川县境内无铁路通过,县城距呼和浩特站约40千米。
武川县距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约70千米。
军事
据史料记载,自秦至清,武川地区历代均有驻军。庙沟,大青山地区亦有秦汉时古堡。北魏时武川镇设司马、镇将、都督、大将并驻军,其中镇将为刺史级。清朝置厅后,宣统元年(1909年),归绥道巡警总局驻一旗于镇北。
1912年,土默特骑兵营王禄率队驻防武川。1914年年王禄转防包头。1916年,淮军萧汉杰率骑兵800人驻守武川,次年成立县保安团。由于地势险要,武川驻军调动频繁。
1937年,日军占领武川县城,后有日本平和中队约300人驻扎可镇,同时又宪兵队、特工队等人数不一。1937年,国民党“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称“第八战区第五纵队”,驻扎在武川郊外的山区。又有八路军120师385旅715团及地方武装组成的“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姚喆等率领下挺进大青山,直至抗战结束。
抗战结束后,原国民党第五纵队编为绥远省保安骑兵师,入驻县城。随后,绥远省保安四团、警察大队同驻城内。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骑1师驻武川剿匪,原國軍整编第12旅,起义后改编为解放军骑4师,后换防至河北。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武川设县后,下辖8个行政区,每区建区兵,由区长统领,负责地方安全。1916年(民国5年)成立保安团,全县约300人。1921年(民国10年),改称保安队。1930年(民国19年),改称保卫团。县内九区分别建造一座土堡。
日治时期,于1938年(民国27年)公布保甲制度,依次编保甲自卫团。
1946年(民国35年),国民党县政府设军事科,组民众自卫队。次年,修筑碉堡和城围。1948年(民国37年),县政府会同参议会和驻军组成“三角碉堡”营建委员会,由军事科主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4月,成立县人民武装委员会,负责发展地方武装、建设民兵组织和维护地方治安,1951年改名县人民武装部,虽名称屡次变动,但是发挥维护地方安全和和平的职责。该县在人武部的负责下向部队输送大批优秀官兵,因此,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国防部通报表扬[4]。
自人民武装委员会建立伊始,便在各区组织建设民办组织,到1952年时,全县民兵已达13347人。1958年县政府响应毛泽东主席“全民皆兵”和“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对民兵部队加以整顿和扩编,当年民兵数便到达51794人。1979年,遵上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进行整编。1981年时,县民兵数为19758人。
特产
参考书目
- 《武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石应蕙 白征夫. 武川县志.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82号: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年. ISBN 7-204-00542-2.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 ^ 2023年武川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1987年8月20日《解放军报》
外部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