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4月9日) |
三国蜀汉时,其地属武都郡沮县。《元和志》云:“先主[刘备]以地当冲要,置武兴督守此。筑城甚固,周围五百许步,惟开西北一门,外有仓垒,三面周匝。自晋以后,皆谓之武兴城[1]”。武兴城遗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县城东三里凤山脚下[2]。
西晋晉惠帝时,楊茂搜占据沮县之地。东晋义熙二年(406年)楊盛进攻漢中郡。后秦梁州刺史王敏退屯武兴。刘宋元嘉三年(426年),杨兴平内附,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遣始平郡太守庞谘据武兴。楊玄遣弟楊難當来争,谘击走之[1]。472年,杨文度称武兴王,都葭芦(今甘肃武都县),史称武兴国。
刘宋昇明元年(477年),以楊文弘为北秦州刺史,退治武兴。南齐建元二年(480年),晋寿民李乌奴叛,数寇梁州,为州兵所败,走保武兴。既而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遣长史裴叔保攻乌奴于武兴,为氐王杨文弘所拔。是年,以杨难当之孙后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守武兴。永明十年(492年),氐王杨集始以武兴投降北魏。建武四年(497年),复来降。永元二年(500年),又叛降北魏。北魏仍使归守武兴[1]。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氐王楊紹先等始贰于魏,寻称帝。五年,北魏攻克武兴,执杨绍先,置武兴镇。寻改为東益州,领武兴等郡。天监十四年(515年),叛氐围武兴,魏南秦州刺史崔暹击破之。大同初年,杨绍先因北魏动乱,自洛阳逃还,复据武兴。时,南梁攻克汉中,杨绍先子楊智慧表求归国。诏即以为东州刺史。大同十二年(546年),仍附南梁,南梁因置武兴蕃王国授之。大宝二年(551年),西魏将领达奚武取武兴,灭杨氏,因改置兴州及顺政郡。隋朝建立后,改名顺政县。元朝时改名略阳县[1]。
武兴城屡经战火,多次毁废。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爆发四川麻六儿起义,陝西巡撫蓝璋派扶风县令孙玺去略阳县筑城御敌。新城址在象山脚下。城未筑完,义军突至,孙玺被杀。后任知县马翱修成新县城。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县令金在绅因县城被水灾损毁,奏请在凤山下原旧城遗址上另建新城。陕西布政司林则徐来略阳县勘察后,同意移建新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新县城开工,次年九月建成[2]。
杨氏割据
諡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
文王 | 楊文弘(文宏) | 478年-479年 |
順王 | 杨后起 | 479年-486年 |
安王 | 楊集始 | 486年-503年 |
關王 | 楊紹先 | 503年-535年 |
惠王 | 楊智慧(?) | 535年-545年 |
理王 | 楊辟邪(?) | 545年-553年 |
注释
- ^ 1.0 1.1 1.2 1.3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宁羌州[……]略阳县,州东北三百十里[……]汉武都郡沮县地。三国汉置武兴督于此。晋仍为沮县地。晋惠帝时,尝为杨茂搜所据。后魏太和中,置南梁州于此。寻改为东益州,治武兴郡,又侨置略阳县。梁大同十二年得其地,置武兴蕃王国。西魏改为兴州,兼置顺政郡,而改县为汉曲县。隋初,郡废。开皇十八年改为顺政县。大业初,又改兴州为顺政郡[……]元移州治铎水县,而改州治顺政县为略阳县,仍属沔州。明初,改属府。成化二十二年改今属。县城周四里,编户四里。武兴城,即今县。《元和志》云:“先主以地当冲要,置武兴督守此。筑城甚固,周围五百许步,惟开西北一门,外有仓垒,三面周匝。自晋以后,皆谓之武兴城。义熙二年仇池杨盛略汉中。后秦梁州刺史王敏退屯武兴。宋元嘉三年仇池氐杨兴平内附,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遣始平太守庞谘据武兴。氐王杨玄遣弟难当来争,谘击走之。昇明元年以杨文弘为北秦州刺史,退治武兴。齐建元二年晋寿民李乌奴叛,数寇梁州,为州兵所败,走保武兴。既而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遣长史裴叔保攻乌奴于武兴,为氐王杨文弘所拔。是年,以杨难当之孙后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武兴。永明十年氐王杨集始以武兴降魏。建武四年复来降。永元二年又叛降魏。魏仍使归守武兴。梁天监二年氐王杨绍先等始贰于魏,寻称帝。五年魏克武兴,执绍先,置武兴镇。寻改为东益州,领武兴等郡。十四年叛氐围武兴,魏南秦州刺史崔暹击破之。大同初,绍先因魏乱,自洛阳逃还,复据武兴。时梁克汉中,绍先子智慧表求归国。诏即以为东州刺史。十二年仍附梁,梁因置武兴蕃王国授之。大宝二年西魏将达奚武取武兴,灭杨氏,因改置兴州及顺政郡。隋唐以来,因之。柳宗元《兴州江运记》所谓“崖谷峻绝,十里百折”者也。宋建炎四年张浚以富平之败,退保兴州。或请移治夔州。刘子羽曰:“四川全盛,敌欲入寇久矣,直以川口有铁山栈道之险,未敢遽窥耳。今不坚守,纵使深入,而吾假处夔峡,遂与关中声援不相闻,进退失计,悔将何及?今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庶几有济。浚从之。于是蜀始可守。及开禧三年吴曦引金人入凤州,以阶、成、和、凤四州畀之,表铁山为界。曦即兴州为行宫,改州为兴德府,称蜀王。安丙等讨平之。于是始改为沔州。端平二年蒙古入犯,自凤州至西县,捣西池谷,距沔九十里。既而自白水关入六股渠,距沔六十里。沔无城郭,依山为阻,知州高稼力战不能支,遂陷。蒙古将汪德臣因筑城屯守,既又取利州城之。而蜀口之险,尽入于敌矣。[……]
- ^ 2.0 2.1 石志刚. 略阳东城门为何供奉张飞像 (PDF). 汉中新闻网,来源:汉中日报 2023年7月21日4版. 2023-07-21 [2025-04-10]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