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月21日) |
殺手打線(英語:Murderers' Row)一詞是用在1927年的紐約洋基隊。當時這支球隊被認為是史上最出色的球隊組合。這個暱稱用於當時洋基隊的前六棒:厄爾·坎伯、馬克·克尼、貝比·魯斯、盧·賈里格、鮑勃·穆塞爾以及湯尼·拉澤里。
名詞由來
殺手打線這個詞最早是用來形容在魯斯時代之前的1918年洋基隊。一份1918年的報紙寫道:洋基迷已經普遍認為1918年的洋基打線是殺手打線了。當時前六棒分別為法蘭克·吉爾萊、羅傑·佩金保、法蘭克·貝克、德爾·普拉特、威利·皮普以及Ping Bodie[1]。
1927年洋基隊
這個名詞原本是用來稱呼在貝比·魯斯和盧·賈里格他們兩個人身上,不過現在多用於1927年的這個打擊陣容。
在七月對上華盛頓參議員的比賽中,洋基以21比1大勝參議員。當時參議員隊的一壘手喬·賈吉說:這支球隊不只擊敗你,更會摧毀你,我真希望球季現在就結束[2]。
球季結果
在1926年世界大賽以3勝4負惜敗紅雀後,他們在1927年拿下了110勝44敗,領先美聯第二名高達19場勝差,1927年世界大賽甚至橫掃了海盜隊。而歷史上只有4支球隊超過110勝,分別為1906年的小熊和2001年的水手(116勝)、1998年的洋基(112勝)和1954年的印地安人(111勝),不過1998年和2001年賽季延長到162場。小熊和印地安人都在該年世界大賽落敗,水手在聯盟冠軍賽輸給洋基,只有1998年洋基在世界大賽橫掃教士。
1927年洋基隊平均打擊率3成07、長打率4成89、得了975分,平均比對手多得376分,中外野手厄爾·坎伯打出生涯年,打擊率3成56,231支安打。左外野手鮑勃·穆塞爾打擊率3成37,103分打點。二壘手托尼·拉澤里單季跑回102分。賈里格打擊率3成73,218支安打,47轟,長打率7成65,單季175分打點。魯斯打擊率3成56,164分打點,長打率7成72,更重要的是他單季60轟,樹立了魯斯障礙,直到1961年羅傑·馬里斯打出61轟打破紀錄。另外投手部分,韋特·霍伊特22勝7敗,賀伯·潘奈克19勝8敗,厄本·蕭克18勝6敗。1928年世界大賽,洋基橫掃紅雀,成為大聯盟唯一一支連兩年世界大賽橫掃對手的球隊(1938-1939、1998-1999球季也達成此項成就)。
名單
† | 被選入名人堂 |
---|---|
# | 棒次 |
# | 球員 | 守備位置 | 出賽場次 | 打數 | 安打 | 打擊率 | 上壘率 | 長打率 | 全壘打 | 打點 |
---|---|---|---|---|---|---|---|---|---|---|
1 | 厄爾·坎伯† | 中外野手 | 152 | 648 | 231 | .356 | .414 | .511 | 6 | 64 |
2 | 馬克·寇尼格 | 游擊手 | 123 | 526 | 150 | .285 | .320 | .382 | 3 | 62 |
3 | 貝比·魯斯† | 右外野手 | 151 | 540 | 192 | .356 | .486 | .772 | 60 | 164 |
4 | 盧·賈里格† | 一壘手 | 155 | 584 | 218 | .373 | .474 | .765 | 47 | 175 |
5 | 鮑勃·穆塞爾 | 左外野手 | 135 | 516 | 174 | .337 | .393 | .510 | 8 | 103 |
6 | 湯尼·拉澤里† | 二壘手 | 153 | 570 | 176 | .309 | .383 | .482 | 18 | 102 |
7 | 喬·杜根 | 三壘手 | 112 | 387 | 104 | .269 | .321 | .362 | 2 | 43 |
8 | 派特·柯林斯 | 捕手 | 92 | 251 | 69 | .275 | .407 | .418 | 7 | 36 |
球員 | 守備位置 | 出賽場次 | 打數 | 安打 | 打擊率 | 全壘打 | 打點 |
---|---|---|---|---|---|---|---|
班尼·班高 | 捕手 | 31 | 85 | 21 | .247 | 0 | 10 |
強尼·格拉博斯基 | 捕手 | 70 | 195 | 54 | .277 | 0 | 25 |
麥克·加澤拉 | 內野手 | 54 | 115 | 32 | .278 | 0 | 9 |
雷·默爾哈特 | 內野手 | 73 | 195 | 50 | .256 | 1 | 20 |
朱利·維拉 | 內野手 | 38 | 42 | 10 | .238 | 1 | 8 |
塞德利克·德斯特 | 外野手 | 65 | 129 | 32 | .248 | 0 | 25 |
班·帕斯卓 | 外野手 | 50 | 82 | 26 | .317 | 2 | 16 |
球員 | 先發or後援 | 出賽場次 | 投球局數 | 勝 | 敗 | 防禦率 | 三振數 |
---|---|---|---|---|---|---|---|
韋特·霍伊特† | 先發 | 36 | 256+1⁄3 | 22 | 7 | 2.63 | 86 |
賀伯·潘奈克† | 先發 | 34 | 209+2⁄3 | 19 | 8 | 3.00 | 51 |
喬治·皮普葛拉斯 | 先發 | 29 | 166+1⁄3 | 10 | 3 | 4.11 | 81 |
多奇·瑞瑟 | 先發 | 27 | 184 | 13 | 6 | 3.38 | 45 |
厄本·蕭克 | 先發 | 31 | 200 | 18 | 6 | 2.84 | 35 |
麥爾斯·湯瑪斯 | 後援 | 21 | 88+2⁄3 | 7 | 4 | 4.87 | 25 |
鮑伯·蕭基 | 後援 | 19 | 43+2⁄3 | 3 | 4 | 2.89 | 23 |
喬·吉亞德 | 後援 | 16 | 27 | 0 | 0 | 8.00 | 10 |
華特·比爾 | 後援 | 1 | 1 | 0 | 0 | 9.00 | 0 |
威爾西·摩爾 | 後援 | 50 | 213 | 19 | 7 | 2.28 | 75 |
參考資料
- ^ The Big Apple: Murderers' Ro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rry Popik. Accessed October 29, 2007.
- ^ The Michigan Daily -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 news.google.com.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