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脷酥,又稱马耳,是广东、港澳一带的粤式油炸面食类小吃。在廣東與油炸鬼、鹹煎餅合稱為「油器三寶」,現在則常見於香港的粥店。傳說牛脷酥由蘇州的牛舌酥改良而成,而粵語「舌」字與「蝕」字音近,故改「舌」為「脷」。
牛脷酥在福州也比较常见,当地人多用作早餐搭配锅边糊,在福建地区因形状类似马的耳朵而得名。
注:福州市另有一种使用糯米、晚稻米做成麻花样的油炸品,也叫马耳。
製作方法是以高筋麵粉和低筋麵粉揉成的麵團,夾著砂糖和低筋麵粉,揉成的麵團油炸而成。
參見
參考資料
《香港道地小食系列: 煎、炸、焗》. 香港: 中華廚藝學院. 2016/1: P.20 – 25. ISBN 9789628558506.
![]() | 这是一篇與食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