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腦海綿狀病變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
---|---|
一頭已感染牛海綿狀腦病的母牛無法站立 | |
症状 | 焦慮、失調、高度敏感者 |
类型 | 傳染性海綿狀腦病、bovine disease[*]、疾病 |
診斷方法 | 西方墨點法、顯微鏡學、组织学 |
治療 | 不存在[*]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醫學專科 | 神經學、兽医学、医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致病機轉 |
OMIM | [1] |
牛海绵状脑病(英語: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缩写:BSE),俗稱瘋牛症、疯牛病或狂牛症(Mad cow disease),是由传染因子引起,屬於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此疾病是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牛脑发生海绵状病变,并伴随大脑功能退化,临床表现为神经错乱、运动失调、痴呆和死亡。[1]
这种疾病据信是由于朊毒體(prion)引起的,并且可以通过喂食含有疾病的动物骨粉传播。如果食用带有疯牛症的牛腦或其結締組織,則有可能感染变种克雅二氏病(vCJD),這是人类中的朊毒體疾病之一。另一种在麝鹿中发现的相关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缩病。1996年3月20日,英国首次官方证实了瘋牛症病例。
起源
牛是草食動物,但一些畜牧業者为了提高生產效率(如補充蛋白質攝取、平衡必需氨基酸),會將其它動物的肉和骨头混合,製成肉骨粉加入饲料中,而當中可能含有病死動物。病死動物若包含因搔癢症而淘汰的動物,其病原體與狂牛症同為朊毒體,帶病原體肉骨粉污染了飼料後,牛隻長期食用就可能感染狂牛症。通常小牛需要長期食用受污染飼料才會發病,極難由母牛垂直傳染,所以檢疫上一般30個月以下的小牛不用檢查狂牛症。
朊毒體只是一個蛋白質,生物體內免疫機制無法區分它和一般蛋白質的差別,又會累積在生物體內,當累積多了就會發病。類似的病還有羊搔癢症、狂鹿症、人類的庫賈氏病等等。其結構相當穩定,即使經過高溫處理,也幾乎不會變質。
潛伏期
因為目前無法得知動物何時受到感染,所以在野外受感染的牛隻之潛伏期並不明確。流行病學分析發現大部分的牛在3.5歲到5歲之間出現臨床疾病,因此推測潛伏期大約是3.5至5年[2]。
各國疫情及政策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 1996年3月20日,英國政府承認出現疯牛病病例,且證實和人類「感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有關(即「疯牛病事件」),旋即造成歐洲、亞洲、非洲眾多國家的恐慌,並開始全面停止進口英國牛肉及相關產品,使英國農牧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除了影響英國及英國牛肉的主要進口國外,對不進口或是較少進口英國牛肉的國家或地區也有一定衝擊。在英国发现的疯牛病病例佔全球的95%以上。[3][4][5][6][7][8]
- 台灣當時沒有任何感染病例,但由於消費者的信心崩潰,牛肉的銷售量受到影響,牛肉價格下跌了三成。
- 2003年12月23日,美國先前已被外界警告「符合疯牛病爆發一切條件、只待時機早晚」,也證實出現首宗狂牛症病例。由於美國是世界牛肉出口大國,在此事件爆發後大受打擊。加拿大亦於同年出現狂牛症疫情。
- 2005年,日本、大韓民國、台湾等陸續准許有條件開放進口。即使政府強調進口之肉品安全無虞,然而各國消費者對疫區牛肉品質的不信任,使得買氣無法提振。
- 台湾:2005年4月,開放三十個月以下的不帶骨牛肉。同年7月一度停止;2006年1月24日凌晨再度開放。
- 日本:2005年12月,政府開放美國牛肉,又於六週後(2006年1月20日)收回政策,但同年7月27日再度恢復進口。
- 韓國:2006年10月31日,有條件開放進口,但國內仍有呼籲「恢復停止美國牛肉進口」的聲音。
- 澳洲及紐西蘭因從未發生狂牛症病例而受惠,受到牛肉消費國的歡迎;尤其兩國牛肉順利吃下早年美國牛肉進口大宗國因為禁運美國牛肉而留下的市佔率缺口,即使美國牛肉在部分國家重新開放後,仍無法撼動其市佔率,成為狂牛症風暴中少數受惠的牛肉生產國。
- 2006年11月,北愛爾蘭錯誤地將一頭未經檢疫的牛隻(該牛隻為54個月大,而當地安全銷售守則規定只有30個月大或以下的牛隻毋須檢驗)混入其他牛肉製品當中,並輸往英國、意大利及西班牙,因而引起連串風波而全面回收牛肉[9]。
- 中央政府立場:開放美國牛肉,但不鼓勵民眾購買;時任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美牛在狂牛症上的健康風險遠低於吸菸及二手菸。實際上不強力反二手菸的社會沒有必要怕美牛的狂牛症風險,因為依照統計學論,吸入少量的二手菸造成的風險高於長期食用美牛的狂牛症風險,而在社會學上、要避免吃到美牛比避免受到二手菸害容易多。
- 民間社團立場:消基會、董氏基金會與主婦聯盟,於2009年11月2日推動《反美牛公投》,意圖要求政府重新與美國談判。依據《公民投票法》規定,需以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為「提案」門檻,亦即129,065人,已於2009年11月14日通過,並送交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認定。第二階段「聯署」門檻為百分之五,亦即860,608人,已於2009年12月8日達到207,209人。惟最後公投並未成案[12]。
- 2021年9月,巴西出現瘋牛病病例[13]。
- 巴西農業部於2023年2月公布,在北部帕拉州農場發現一隻九歲大的公牛感染瘋牛症,多國暫停入口巴西或該州牛肉。經過個多星期的調查分析,當局確認這宗個案是屬於非典型瘋牛症病例,而受感染的牛隻已被撲殺。[14]
牛肉部位的風險
食用牛肉及相關產品受感染的風險會因食用部分不同而有差異。最安全的是不帶骨牛肉(純肉部位),最高風險的部分是腦組織(含三叉神經節)、脊髓、背脊神經節、迴腸末段、扁桃腺和眼球。
台大公衛學院吳焜裕教授的分析報告指出,各部分的推估風險依序為:
不帶骨牛肉<帶骨牛肉<牛內臟(扣除最高風險部分)<牛絞肉<最高風險部分
牛絞肉被認為是高風險的原因是因為,牛絞肉在美國每次大概用一萬磅的肉去絞碎,肉的量大、來源又不見得完全清楚。[15]
參見
參考資料
- ^ 林淑惠, 盧柏樑. 認識狂牛症.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九期 (台灣: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2004-02-01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中文(臺灣)).
- ^ 劉振軒、李進成、李奇柵. 動物海綿狀腦病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6).
- ^ End to 10-year British beef ban. BBC News. 2006-05-03 [2014-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8).
- ^ End to 10-year British beef ban. CNN Money. 1999-10-22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食品衛生管理法. [2014-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 ^ 英國狂牛症報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df - 科技政策智庫 - 張和中/駐英代表處科技組 - 《科技發展政策報導》SR9004 (2001), 268∼280
- ^ 狂牛症事件的省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 20081218
- ^ 認識狂牛病、放心吃牛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2009年3月20日 - 賴秀穗教授 - 臺灣大學獸醫學系
- ^ 歐爆瘋牛症恐慌[永久失效連結]明報轉載英國衛報,2006年11月12日
- ^ 北海道一頭乳牛感染瘋牛症[永久失效連結]商業電台,2006年11月13日
- ^ 荷蘭出現第二例感染瘋牛病死亡者,疑因食用遭污染肉類蕃薯藤轉載路透社,2006年11月17日[失效連結]
- ^ 二階段未達門檻 反美牛公投連署叫停. 2010-08-10 [2018-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 ^ 巴西发现疯牛病病例 暂停对华牛肉出.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5).
- ^ 巴西確認瘋牛症個案屬非典型 將討論恢復牛肉出口. Now 新聞.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中文(香港)).
- ^ NOWnews:學者:98%國人有染狂牛症基因 吃牛絞肉風險增720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