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10月2日) |
突厥語族群 | |
---|---|
總人口 | |
1.7億 - 2亿[1][2] | |
分佈地區 | |
土耳其 | 55,000,000[3] |
乌兹别克斯坦 | 26,000,000[4] |
伊朗 | 14,000,000-15,000,000[5]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3,737,609[6] |
俄羅斯 | 12,009,969[7] |
哈萨克斯坦 | 10,098,600[8] |
阿塞拜疆 | 9,047,000[9] |
欧盟 | 5,876,318 |
土库曼斯坦 | 4,500,000[10] |
吉尔吉斯斯坦 | 4,500,000[11] |
阿富汗 | 3,500,000[12] |
伊拉克 | 1,500,000[13] |
塔吉克斯坦 | 1,200,000[14] |
美国 | 1,000,000+[15] |
巴基斯坦 | 500,000[16] |
北塞浦路斯 | 298,862[17] |
澳大利亞 | 293,500 |
格鲁吉亚 | 284,761[18] |
烏克蘭 | 275,300[19] |
沙烏地阿拉伯 | 224,460 |
叙利亚 | 100,000-200,000[20] |
摩尔多瓦 | 158,300[21] |
蒙古国 | 106,955[22] |
北馬其頓 | 77,959[23] |
語言 | |
突厥语 | |
宗教信仰 | |
伊斯兰教 (逊尼派 · 无教派穆斯林 · 文化穆斯林 · 阿列维派 · 十二伊玛目派 · 賈法里派) |
突厥語民族,即廣義的突厥人(土耳其语:Türk / Türkler),是欧亚大陆使用突厥語系語言的眾多族群的統稱,源自原始突厥族,但在歷史上與蒙古族、通古斯民族、漢族、粟特人、希臘人等其它族群通婚。“突厥”為音譯,来自中文史料關於突厥汗国的自称。
現在全球有1.83億人口使用突厥語族語言,這些人主要分佈(依人口多寡)在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巴什科爾托斯坦与北塞浦路斯等国家与地区。此外在蒙古、克里米亚、北高加索部分地區、巴尔干地区、中国的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也各有十万以上的人口分布。
廣義的“突厥人”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并非血缘群体,是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迁徙,并融合、同化了大量其他民族后形成的。突厥人在匈奴帝國時期,加入草原部落聯盟,與其他草原部落,如蒙古人,通古斯人,烏拉爾人等彼此通婚。後成為鮮卑帝国的一部份,在公元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的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語部族则被称为“鐵勒诸部”。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首先乃建立突厥汗国的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語部族则被称为“鐵勒诸部”。说明中国北朝史书中,突厥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民族概念。 古突厥人與烏孫同以狼為圖騰,大帳外置一幅狼旗。烏孫中的咄陸部與古突厥人一樣,為陣亡的將士立石為記,將部落印記刻在石上。铁勒與堅昆最早一起住在葉尼塞河,曾向後者學習冶煉。
源流
突厥的源流並未有定論。西方史学界共识是原始突厥族活跃在中亚至西伯利亚之间的地区,且历史上他们大多生活在当今蒙古地区之内。
按照中国史料,突厥最早出自丁零,後被併入匈奴帝國,之後改稱為敕勒或鐵勒,可以確定他們帶有匈奴的血統,很早就與原始蒙古人、原始印歐人,通古斯人以至於漢族通婚。《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另一说出自平涼雜胡。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由葉尼塞河遷居至阿爾泰山。由阿爾泰山遷居至蒙古。由蒙古前往中亞。現代土耳其人是乌古斯突厥的一部,他們認為突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國的北匈奴。但实际上,历经长期的迁徙和混血,土耳其人和原突厥人在血统和相貌上都相去甚远。土耳其人今天的血统为白种人血统,主要以东伊朗人(东波斯人)和希腊人为主。古代蒙古草原的突厥人假设是黄种人的话,那么今天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人)的血统可能才是以突厥人基因和蒙古人基因为主,可能还包含斯基泰人(塞种人)和乌孙人的白种人血统。突厥人从公元6世纪起的开始往哈萨克斯坦迁移,是否跟西突厥汗国有关系不可而知。公元13世纪后,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的建立可能导致了黄种人的蒙古人也来到了哈萨克斯坦。
早期的突厥人是游牧民族,在公元600年代,他們用羊毛,皮革,地毯和馬匹交換木材,絲綢,蔬菜和穀物,並在阿爾泰山以南煉鐵。儘管也有摩尼教,景教和佛教的信徒,但大多數突厥人都是滕格里的信仰者,在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中亞期間,突厥人以奴隸身份進入了穆斯林世界,成為阿拉伯人征服的戰利品。穆斯林通過傳教士,蘇非派和商人的努力征服了河中之後,突厥人開始定居和皈依伊斯蘭教。
在阿拔斯哈里發統治下,越來越多的突厥人被訓練為士兵,到了九世紀,突厥指揮官帶領哈里發的軍隊參戰。隨著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政權的衰落,突厥軍官承擔了更多的軍事和政治權力,與自己的突厥軍隊一起接管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名称
汉语中“突厥”的名称来自突厥人的自称(土耳其語:Türk;突厥语:𐱅𐰇𐰼𐰜[24]或𐱅𐰇𐰼𐰚[25],Türük)。马考特和伯希和独立地提出,汉语“突厥”是蒙古语“Türküt”的音译,该词是Türk的一种复数形式。伯希和注意到突厥语里Türk的复数应是Türklär(土耳其語:Türkler),而-üt是蒙古语的复数词缀。进而推测Türküt是Türk在柔然语中的复数形式。[26][27][28]而蒲立本则提出,“突厥”就是Türk的音译,“厥”只代表辅音k。[29]
至于突厥人自称的来源,则众说纷纭。据《周書·異域傳》記載,突厥“居金山(即阿尔泰山)之陽……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焉。”战盔一词蒙古语дуулга,土耳其语tulga,接近Türk,或许可以印证这种说法。另有一说突厥意为“强力”或“力气”。一说突厥是铁勒阿史那的粟特語发音。
人口
突厥人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呈现出了丰富多样性的族群类型。[30]他们具有高加索人种到北蒙古人种的生理特征。 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的面部结构很普遍同時出現在突厥人各民族中,如楚瓦什人、鞑靼人(塔塔尔族)、哈萨克人、乌孜别克人和巴什基尔人。 历史上,突厥人的人种分类有时歸為图兰人种。
下面列举了突厥人的相关族群的居住核心区域以及他们的规模(万人):
人民 | 区域 | 人口(万) | 现代语言 | 主要宗教 |
---|---|---|---|---|
土耳其人 | 土耳其、德国、阿尔及利亚、伊拉克、保加利亚、格鲁吉亚、叙利亚、南斯拉夫、希腊 | 7000 | 土耳其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阿拉维派 |
阿塞拜疆人 | 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俄罗斯、格鲁吉亚 | 3000 | 阿塞拜疆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什葉派 |
乌孜别克人 | 中国(新疆)、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 | 2830 | 乌兹别克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哈萨克人 |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國、土耳其、伊朗、土庫曼 | 1300 | 哈萨克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维吾尔人 | 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 | 900 | 维吾尔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土库曼人 | 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 | 800 | 土库曼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什葉派 |
鞑靼人 |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波兰、立陶宛、芬兰 | 700 | 鞑靼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東正教 |
吉爾吉斯人 | 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塔吉克斯坦 | 450 | 吉爾吉斯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巴什基尔人 |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 200 | 巴什基尔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克里米亚鞑靼人 |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 | 50-200 | 克里米亚鞑靼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卡什加人 | 伊朗 | 170 | 卡什加语 | 伊斯兰教什叶派 |
楚瓦什人 | 俄罗斯 | 170 | 楚瓦什语 | 正教會 |
卡拉卡尔帕克人 |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 60 | 卡拉卡尔帕克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雅库特人 | 俄罗斯 | 50 | 雅库特语 | 东正教 |
库梅克人 | 俄罗斯 | 40 | 库梅克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卡拉恰伊人和巴尔卡尔人 | 俄罗斯、土耳其 | 40 | 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图瓦人 | 俄罗斯、新疆、蒙古國 | 30 | 图瓦语 | 藏传佛教/薩滿教 |
加告兹人 | 摩尔多瓦、希腊 | 20 | 加告兹语 | 正教會 |
卡拉伊姆人和克里姆查克人 | 立陶宛、波兰、俄罗斯、土耳其 | 20 | 卡拉伊姆語和克里姆查克语 | 犹太教 |
阿尔泰人 | 俄罗斯 | 10 | 阿尔泰语 | 藏传佛教 /薩滿教 |
起源和民族发生
早期的突厥人起源于东北亚基因库,后来与西部草原牧民有更多接触。突厥民族的起源与匈奴帝国的兴起有关。 匈奴人口从与早期原始突厥人相关的占主导地位的东北亚血统发展而来,后来吸收了与讲伊朗语的游牧民族 (塞迦人) 相关的斯基泰人群体。匈奴精英拥有同质的东亚血统,而地位低下的家臣则表现出混血血统。这表明来自东北亚人口的精英统治,将突厥语言和习俗传播到整个欧亚草原。原始突厥人的家园可能位于蒙古东部,即靠近南满洲的最终原始蒙古人家园和当今中国、俄罗斯和朝鲜边境地区的最终原始通古斯人家园(Janhunen, 2010,第 293-294 页;Robbeets 等人)。 这一假设可以解释原始突厥语系与原始蒙古语系和原始通古斯语系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人们将这三个阿尔泰语系之间的众多相似之处解释为部分遗传还是由于长期接触而获得。 现代突厥人都表现出共同的东北亚祖先成分,以及与当地周围非突厥人群共享的不同祖先成分,支持突厥语通过东北亚基因流向西传播[31][32][33][34][35][36]。
參見
参考文献
- ^ Brigitte Moser, Michael Wilhelm Weithmann, Landeskunde Türkei: Geschichte, Gesellschaft und Kultur, Buske Publishing, 2008, p.173
- ^ Deutsches Orient-Institut, Orient, Vol. 41, Alfred Röper Publushing, 2000, p.611
- ^ Turkey. The World Factbook. [9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 ^ Uzbek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 ^ Ir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 ^ 中国统计年鉴—2021. [28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 ^ Этно-языковой состав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
- ^ Kazakhstan National Census 2009 preliminary result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2-12.
- ^ Azerbaij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Turkmen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失效連結]
- ^ Kyrgyz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7).
- ^ Afgan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 ^ Iraq.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 ^ Tajik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3-31).
- ^ 存档副本. [201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 ^ Pakistan.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3).
- ^ Census.XLS (PDF). [2014-0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2).
- ^ Georg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 ^ Results / General results of the census / National composition of population. All-Ukrainian Census, 2001. December 5, 2001 [200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10月31日).
- ^ Syr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 ^ Moldov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 ^ Mongol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8).
- ^ Macedonia. The World Factbook. [13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2).
- ^ 闕特勤碑(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暾欲谷碑(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𐱅𐰇𐰼𐰜和𐱅𐰇𐰼𐰚混用。
- ^ Pelliot, P., L'origine de T`ou-kiue, nom chinois des Turcs (PDF), T'oung Pao 16, 1915, 16
-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1173–175. ISBN 7-5622-2277-0.
- ^ 马长寿. 突厥人和突厥汗国. 广西师范大学. 2006-05: 1–2. ISBN 7563359958.
- ^ 蒲立本. The Chinese Name for the Turk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65, 85 (2): 121–125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 ^ Turkic peoples. Britannica. [202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 (英语).
- ^ Lee, Joo-Yup; Kuang, Shuntu.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and y-dna Studies with Regard to the Early and Medieval Turkic Peoples. Inner Asia. 2017-10-18, 19 (2) [2023-05-01]. ISSN 2210-5018. doi:10.1163/22105018-123400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 ^ Uchiyama, Junzo; Gillam, J. Christopher; Savelyev, Alexander; Ning, Chao. Populations dynamics in Northern Eurasian forests: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rom Northeast Asia. Evolutionary Human Sciences. 2020, 2 [2023-05-01]. ISSN 2513-843X. doi:10.1017/ehs.20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英语).
- ^ Jeong, Choongwon; Wang, Ke; Wilkin, Shevan; Taylor, William Timothy Treal; Miller, Bryan K.; Bemmann, Jan H.; Stahl, Raphaela; Chiovelli, Chelsea; Knolle, Florian; Ulziibayar, Sodnom; Khatanbaatar, Dorjpurev. A Dynamic 6,000-Year Genetic History of Eurasia’s Eastern Steppe. Cell. 2020-11, 183 (4). ISSN 0092-8674. PMC 7664836 . PMID 33157037. doi:10.1016/j.cell.2020.10.015.
- ^ Maróti, Zoltán; Neparáczki, Endre; Schütz, Oszkár; Maár, Kitti; Varga, Gergely I.B.; Kovács, Bence; Kalmár, Tibor; Nyerki, Emil; Nagy, István; Latinovics, Dóra; Tihanyi, Balázs. The genetic origin of Huns, Avars, and conquering Hungarians. Current Biology. 2022-07, 32 (13). ISSN 0960-9822. doi:10.1016/j.cub.2022.04.093.
- ^ Lee, Juhyeon; Miller, Bryan K.; Bayarsaikhan, Jamsranjav; Johannesson, Erik; Ventresca Miller, Alicia; Warinner, Christina; Jeong, Choongwon.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Xiongnu Empire at imperial and local scales. Science Advances. 2023-04-14, 9 (15) [2023-05-01]. ISSN 2375-2548. PMC 10104459 . PMID 37058560. doi:10.1126/sciadv.adf3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英语).
- ^ Yang, Xiao‐Min; Meng, Hai‐Liang; Zhang, Jian‐Lin; Yu, Yao; Allen, Edward; Xia, Zi‐Yang; Zhu, Kong‐Yang; Du, Pan‐Xin; Ren, Xiao‐Ying; Xiong, Jian‐Xue; Lu, Xiao‐Yu. Ancient genome of Empress Ashina reveals the Northeast Asian origin of Göktürk Khanat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23-01-17 [2023-05-01]. ISSN 1674-4918. doi:10.1111/jse.129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英语).
研究書目
- 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8)。
- 王小甫:《唐朝對突厥的戰爭》(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 Thomas Barfield著,袁劍譯:《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