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贺郡,中国古代的郡。
三国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郡设置临贺郡,治所在临贺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贺街)。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富川、钟山,湖南省江华、江永。属交州。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临贺郡改属广州。
晉武帝太康中,臨賀郡領七縣:臨賀、謝沐、馮乘、封陽、興安、富川、寧新。[1]晋成帝时,臨賀郡改属荆州。
宋文帝时,分封陽縣立宋昌、宋興、開建、武化、徃徃、永固、綏南七縣。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分開建、武化、宋昌三縣立宋建郡,臨賀郡與宋建郡改屬广州,次年復属湘州。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悉省所立新縣,唯留開建縣。[2]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六月,改臨賀郡為臨慶郡,追改東平王劉休倩為臨慶沖王。[3]泰始七年(471年),臨慶王劉躋還本國,復改臨慶郡為临贺郡。[4]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滅陳,廢臨賀郡,其地屬賀州。隋煬帝大業初,廢賀州。[5]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賀州為臨賀郡。臨賀郡領六縣:臨賀、桂嶺、馮乘、封陽、富水、蕩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臨賀郡為賀州。[6]
臨賀國(348年—360年)[14]
|
以伐蜀之功封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賀郡開國公 |
|
桓溫 |
348年—360年 |
|
改封南郡,本爵降一等(臨賀縣開國公)賜予次子濟
|
臨賀國(463年—465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賀郡王 |
|
劉子產 |
463年—465年 |
宋孝武帝第十八子
|
出後南平國,國除
|
東平國(454年—470年)/臨慶國(470年—471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東平郡王→臨慶郡王 |
沖王 |
劉休倩 |
454年 |
宋文帝第十六子
|
2 |
東平郡王 |
|
劉子嗣 |
463年—466年 |
劉休倩兄子
|
3 |
東平郡王 |
|
劉智井 |
470年 |
劉休倩兄子
|
4 |
臨慶郡王 |
|
劉躋 |
470年—471年 |
劉智井第八弟
|
還本,國除
|
臨賀國(489年—498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賀郡王 |
|
蕭子岳 |
489年—498年 |
齊武帝第十六子
|
伏誅,國除
|
臨賀國(532年—549年)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賀郡王 |
|
蕭正德 |
532年—548年 |
蕭宏子
|
伏誅,國除
|
臨賀國(583年—589年)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賀郡王 |
|
陳叔敖 |
583年—589年 |
陳宣帝第二十一子
|
陳亡,國除
|
- ^ 1.0 1.1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 ^ 2.0 2.1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 ^ 《宋書 卷八 本紀第八》
- ^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 ^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6.0 6.1 《舊唐書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 ^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 ^ 《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 ^ 《晉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 ^ 《隋書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 ^ 《晉書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 ^ 《宋書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
-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
- ^ 《晉書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淮南地區 | |
---|
淮北地區 | |
---|
河南地區 | |
---|
江漢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巴漢地區 | |
---|
蜀中南中地區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东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齊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 广运元年(586年)、陳 禎明二年( 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