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神社 | |
---|---|
基本信息 | |
宗教 | 神道 |
主祭神 | 天照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 |
社格 | 縣社 |
建筑详情 | |
建立时间 | 大正5年(1916年) |
拆毁时间 | 民國七十年(1981年) |
地圖 | |
花蓮港神社是台灣日治時期位於花蓮港廳花蓮港市米崙山(現花蓮市美崙山)的縣社,設立於1916年,供奉天照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少彥名命、大己貴命),神社階梯前有石燈籠和白石鋪成的參拜大道,參道經尚志橋(原為吊橋)延伸至中山路口。
花蓮港神社在二戰後改祀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等民族英雄、先烈,原本的神社建築則在1981年改建成中國北方建築樣式之忠烈祠,即今花蓮縣忠烈祠。
介紹
花蓮港廳從1909年從臺東廳獨立劃出,隨著花蓮地區發展,地方人士便提出申請設立花蓮港神社。在1915年2月,由花蓮港神社氏子總代:中村五九介、古賀朝一郎、勝部鐘一郎、增田俊太郎、貞廣茂吉、大嶽廣三郎、林儀鳳、鄭國賓、闕旺泉等9人,向花蓮港廳申請撥用花蓮港街5番地之官有地(面積6甲2分1厘),並在1915年8月19日經台灣總督府通過申請許可[1]。然而在1915年11月30日,神社總代考量原神社基地易受暴風雨侵害,於是申請將神社基地遷到花蓮港街北側米崙庄的米崙山南側山腳下,此處北、東、南三面環山能阻擋風勢,且風景較佳[2]。1916年9月19日,中村五九介前往臺灣神社奉請御分靈,並在臺灣神社宮司山口透的陪同下,從基隆港搭乘長春丸返抵花蓮港[3]。1916年9月22日,花蓮港神社舉行鎮座式。1921年3月2日,花蓮港神社列格為「縣社」。1931年6月,花蓮港神社擴建完工,使神社範圍擴大至約為原本的五倍[4]。1933年9月,花蓮港神社前方的吊橋「宮之橋」完工[5]。
神職
社掌
- 小川憲明:1916~
社司
- 吉田俊人:1923~1928
- 小松兼太郎:1929
- 深澤勘作:1930~1945[6]
-
花蓮港神社拜殿前的景色。
-
從花蓮港神社往下俯視可以看見當時的田園景色以及荳蘭、吉野村一帶。
-
日治大正時期所發行的繪葉書,圖中為花蓮港神社全景。
-
花蓮港分屯大隊隊員與宮之橋。
-
花蓮港神社一隅。其拍攝視角為從現今尚志橋邊,遠望至整個花蓮港神社。
-
其拍攝視角為從吊橋右側往神社遠望的樣貌。照片中可見吊橋上擠滿前來花蓮港神社參拜的人群。同時,可見參拜者多為三十歲以上的男性,並多數穿著西裝或制服。
-
昭和16年(1941)《花蓮港中學校第一回卒業記念寫真帳》中,花蓮港中學校師生於花蓮港神社參拜的留影。
-
花蓮港神社本殿舊照,可窺見當時神社尚未被改建的樣貌。
-
花蓮港神社供奉當時花蓮港廳神格最高的神祇,通過橋樑爬上石階,往下俯瞰,即可清楚地看到花蓮市的街區。
-
花蓮港神社祭典活動。
-
此圖的花蓮港全景,是由昔日的美崙山上眺望所拍攝下來的,可看出當時花蓮市一帶建築林立、繁榮的景象。
-
昭和7年(1932)攝於尚志橋之照片,照片中可見臺籍司機以及駐警,背後建築即為花蓮港神社。花蓮港神社為現今花蓮市忠烈祠之前身,建於大正4年(1915),主祀北川宮能久親王。
-
照片名為螢雪の級友(勤勉好學的同班同學),拍攝的時間是昭和18年(1943年)1月30日,這群學生是花蓮港廳立花蓮港工業學校,即今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花蓮高工)第一屆機械科畢業生。
-
為民國38年(1949年)時所拍攝之明禮國校師生之合影。
-
民國40年(1951年)花蓮忠烈祠前方的階梯,可以從圖中看見階梯旁有數座日治時期花蓮港神社的石燈籠,當時還保存良好,以及後方尚未拆除的吊橋。後方的吊橋於民國59年(1970)因颱風受損而改建為現今的水泥橋樑。
-
民國40年(1951年),地震中受損的尚志橋(宮之橋),時為戰後 圖中可見傾塌的鳥居。
-
民國51年(1962年)花蓮港神社建築尚未完全拆除前。
參見
參考資料
- ^ 臺灣總督府. 官有地無料貸下許可(中村五九介外八).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15.
- ^ 臺灣總督府. 花蓮港神社建立許可.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16.
- ^ 神社御分靈奉送. 臺灣日日新報. 1916-09-20.
- ^ 境內を現在の五倍に擴張する花蓮港神社 巫子舞神樂も本式にする. 臺灣日日新報. 1931-06-06.
- ^ 花蓮港神社宮の橋渡初め式. 臺灣日日新報. 1933-09-11.
-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