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永祺,本名蒲烈,字景纯,金朝史家。辽阳(今辽宁辽阳市)契丹人。
萧永祺年轻时好学,通晓契丹大小字书。金熙宗时,耶律固(又作移剌固)为广宁尹,奉诏译书,他受业门下,进行译述之事。皇统年间,耶律固修《辽史》,未成就去世了,萧永祺继承其业,皇统八年(1148年),《辽史》成书七十五卷,共有纪三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后人称为萧永祺《辽史》,后来元朝修《辽史》之后佚失。因上此书,加宣武将军,任太常丞。天德初年,擢左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再升为翰林学士。次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想要擢升为尚书左丞,固辞。完颜亮在位时,曾选十人备咨询,独称萧永祺议论宽厚,想要任命他为南京留守,固辞不受,五十七岁去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