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匿,《大唐西域记》作尸弃尼,《新唐书》作识匿、瑟匿,《悟空入竺记》作赤匿、式匿,唐代史书中记载的中亚国名。
识匿在葱岭守捉之西,南护蜜,西北俱蜜。都城开始在苦汗城,后散居谷地。故址在今帕米尔高原西部,地处喷赤河东岸,塔吉克斯坦山地巴达赫尚自治州及阿富汗东北巴达克山东部锡克南(舒格楠、Shighnan)一带。其国起源不详,国王之下诸部酋长各自为政,《新唐书》称为五识匿,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则说九识匿,常劫掠过往商贾。无五谷。贞观二十年(646年),始来朝于唐。唐高宗时在当地设置丁零州、妫水州、汉楼州、身毒州、伽倍州[1]。后来唐朝一再授其君主以将军等号,曾出兵助唐作战。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授识匿王布遮波资金吾卫大将军。天宝六年(747年),识匿王跌失伽延从唐军讨勃律,战死。擢其子为都督、左武卫将军,给禄居藩。8世纪中期以后情况不详[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