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凤昌(1856年—1938年),譜名坦,字榮慶,號竹君,晚号惜阴老人,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政要,對於东南自保、南北議和都有很大的貢獻。因設計民國五色旗,又有「民國産婆」之稱。 [1]编有《赵凤昌藏札》计109册36函,内收重要函电、文稿2729通(件),藏於国家图书馆善本部。
生平

趙鳳昌來自武進青山門趙氏家族,為西蓋趙氏分支[2]。該支始遷祖趙天石於明末遷居於武進北部城門青山門一帶[3]。趙鳳昌高祖趙鑑(字升朝,1732-1804)曾與張谷西等人於乾隆年間創辦青山書院。曾祖趙涵、祖父趙楷,父趙煥(字光耀,又字沛霖,號麗堂,1823-1890)為太學生,候選布政使司理問。母為正紅旗漢軍都統高保承族孫高鵬飛四女。趙煥有五子:趙城(又名趙完)、趙墀(又名趙鳳章)、趙垓(原名趙鳳書)、趙坦及趙增(又名趙鳳韶)。第四子趙坦即趙鳳昌[4][5][6]。
趙鳳昌為國子監生,廣東候補知縣。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任总督轅門文案,后随张到湖广总督任上。因張之洞被參奏,作為替罪羊,张之洞將他辭退,改任武昌电报局驻沪代表。
1900年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張謇、趙鳳昌等人分別勸告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倡議抗命,参与谋划“东南自保”,可以說是東南自保的重要推手。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居上海,當時北洋軍首領袁世凱與革命黨人打算和談、強迫宣統退位,赵凤昌也協助促成了南北議和,其居所上海南阳路十号“惜阴堂”成为南北双方非正式的议事之所,赵凤昌也参与机密,出谋划策。
赵凤昌共有一子二女,其中女赵志仁为原配夫人洪亮吉玄孫女、貴州仁懷縣知縣洪用懃之女洪元所生,女赵志道(后嫁给杨杏佛)、子赵尊岳为继配夫人周漢臣次女周南所生。[7]此外,趙是洪述祖的姐夫。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马铭德 《辛亥革命与赵凤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