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之戰 | |||||||
---|---|---|---|---|---|---|---|
| |||||||
参战方 | |||||||
秦國 | 楚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白起 | 楚頃襄王 | ||||||
兵力 | |||||||
约十五萬人[1] | 十萬人 | ||||||
伤亡与损失 | |||||||
五萬人 | 数十万城中军民[2] |
鄢郢之戰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荊州市),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無法再獨自抗衡秦。
背景
秦、楚两国自张仪欺楚后两国交恶。伊阙之战秦国取得大胜后,秦昭襄王写信约战楚顷襄王。楚顷襄王畏惧秦国的强大,谋求与秦国重新和好。前292年,楚顷襄王派使者前往秦国迎娶秦国公主,秦、楚两国重新交好,[3]此后两国保持了一段融洽的关系。前285年,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会见,两国缔结和约亲善。前283年,两国国君又分别在楚国的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和秦国的穰(今河南省邓州市)会见。[4]
前281年,楚顷襄王召见了一位善于使用轻弓射猎归巢大雁的人,那人向楚顷襄王指出自己的本领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像楚国这种土地方圆五千里,带甲之士百万的万乘之国,楚王应当像射鸟一样射猎周边各国,成就霸业。在他的一番说辞下,楚顷襄王回想起其父楚怀王客死秦国的屈辱,决定与秦国断交,并派使者到各国缔结合纵盟约,准备攻打秦国。秦昭襄王得知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打楚国。[5]
前280年,秦将司马错集结蜀兵自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6][7]次年,为全力进行对楚国的战争,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相会修好,两国暂时罢兵休战。[8]
过程
此时楚国国内政治腐朽,楚顷襄王不修国政,大臣居功自傲、嫉妒争功,阿谀谄媚之臣掌权,贤良忠臣受到排挤,致使国内百姓离心离德,城池年久失修。白起在分析了秦楚两国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于前279年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9]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北),直抵楚国别都鄢城。[10]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很近,楚国集结重兵于此,阻止秦军南下。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自城西流向城东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百里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经河水浸泡的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2]攻克邓、鄢城后,楚人大量死亡,白起赦免罪犯迁往两地,[10]又率军攻占西陵(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11]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自保。[12]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的大片土地,[13][14]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15]而目睹了国家一步步走向败亡的爱国诗人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尽。[16]
战后
鄢郢之战后楚国国力大损,秦国乘胜扩大战果。前277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註 1]。[17][18]次年,楚顷襄王收集残兵十余万人,收复巴东十五座城邑合并为郡,以阻挡秦国的进攻。[19]华阳之战后,春申君写信给秦昭襄王晓以利害,指出秦、楚交战只能让韩、魏、齐三国壮大。在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重新结盟休战。[20]
注释
- ^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期间黔中郡等地可能被楚国夺回,所以才出现这种记载。
参考资料
- ^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
- ^ 2.0 2.1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六年,秦使白起伐韩於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原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秦平。七年,楚迎妇於秦,秦楚复平。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於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七年,错攻楚…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
- ^ 《史记·卷十六·六国年表》:(赵惠文王)二十年,与秦会黾池。
- ^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国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秦,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新,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
- ^ 10.0 10.1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
-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拔鄢、西陵。
-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
- ^ 《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
- ^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秦昭襄王)廿九年,攻安陆。
-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 ^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
- ^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
- ^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