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9′36″N 116°40′46″E / 28.99333°N 116.67944°E
鄱阳县 番邑、番县、番阳、波阳 | |
---|---|
县 | |
鄱阳县的地理位置 | |
坐标:29°14′36″N 116°49′14″E / 29.2433°N 116.8206°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江西省上饶市 |
設立 | 番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
語源 |
|
面积 | |
• 总计 | 4,126.33 平方公里(1,593.18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184,097人 |
• 密度 | 287人/平方公里(743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482,376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333100 |
行政区划代码 | 361128 |
鄱陽縣地處“昌九景”金三角腹地,史有“舟車四達”、“百貨歸墟”之稱。全縣面積4215平方公里,鄱陽縣户籍總户數45.69萬户(2021年)總人口為158.04萬人。
历史沿革
历代变更 | |
---|---|
设立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
使用状况 | 江西省上饶市辖县 |
春秋 | 番邑 |
战国 | 番邑 |
秦朝 | 番县 |
西汉 | 番县→番阳县 |
新朝 | 乡亭县 |
东汉 | 鄱阳县 |
三國 | 鄱阳县 |
西晉 | 鄱阳县 |
東晉/十六國 | 鄱阳县 |
南北朝 | 鄱阳县 |
隋朝 | 鄱阳县 |
唐朝 | 鄱阳县 |
五代十国 | 鄱阳县 |
北宋/辽朝 | 鄱阳县 |
南宋/金朝 | 鄱阳县 |
现代 | 鄱阳县→波阳县→鄱阳县 |
设县前
- 自夏至周称
番 邑。周时,番邑为楚东境。[2]:47 - 春秋为楚番邑[3]
- 前504年( 东周敬王十六年 ),吴王伐楚取番。春秋时番邑舆地,据清康熙《鄱阳县志》载: 南接豫章(今南昌),东接楚东姑蔑(今浙江衢县),北岸(今安徽鹊头镇).东北鸠兹(今莞湖市东 ),西南艾( 今江西修水),西北满(今安徽霍山东北)。
- 前473年( 周元王三年 ),越勾践灭吴,并其地,番属越。
- 前306年( 周赧王九年 ),楚灭越,尽取故吴地,番又属楚(一说灭越在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六年 )。
- 前224年( 秦王政二十三年 ),秦王剪伐楚,虏荆王负刍,又二年定楚、江南地,潘邑为秦地。[2]:47
秦朝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番邑设县,名番县。属九江郡。
-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因秦軍大規模南下,準備與百越作戰,因此分九江郡江南一帶設置廬江郡。番县属之。[4][5]
- 秦朝时期本县属九江郡→庐江郡
汉朝
- 西汉改番县为番阳县,以在番水(今鄱江)之北,故名。
- 前202年(汉高帝五年),析庐江郡新设豫章郡,新设淮南国,领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鄱阳县隶属之。
- 前201年(汉高帝六年 ),析西北地置鄡阳县。
- 前196年( 汉高帝十一年 ),分准南置豫章郡,番阳隶之。[6]
- 新莽时曾改番县为乡亭,改豫章为九江郡,乡亭属九江郡。[2]
- 东汉将番字加“阝”旁作鄱阳县( “阝”旁在右作邑解 )。[2],属豫章郡。
- 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又分豫章郡立鄱阳郡,鄱阳县隶鄱阳郡。
- 建安中,析北境立广昌县。(三国吴分鄱阳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北石门街镇。西晋武帝更名广晋县。[7])
- 汉朝时期本县属庐江郡→豫章郡→鄱阳郡
孙吴
晋朝
-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改广昌为广晋,移郡治之,鄱阳为属县。
- 291年(元康元年 ),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以江水之名置江州,鄱阳县隶之。
- 南朝宋、齐间隶鄱阳郡。
南北朝
- 421年(宋永初二年)废鄡阳县。齐移郡治鄱阳,广晋为属县。
- 503年(梁天监二年),改鄱阳郡为吴州,鄱阳县隶吴州。
- 568年(陈光大二年 ),罢吴州,仍置鄱阳郡、鄱阳县仍属鄱阳郡。
- 581年( 太建十三年) 复置吴州( 旋罢为鄱阳郡 )鄱阳为其属县;后吴州废。
隋朝
- 589年(隋开皇九年 ),改鄱阳郡为饶州,鄱阳县隶饶州,鄱阳县为州治。同年,广晋并入鄱阳。
- 590年,废银城入鄱阳。(南朝陈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北新建乡银城坂。隋废入鄱阳县。[8])
- 607年(大业三年 )复改饶州为鄱阳郡。
- 616年( 大业十二年)阳林士弘率众起义,建立楚国,鄱阳为楚境。
唐朝
- 621年(唐武德四年 复置饶州,鄱阳县隶饶州。又析东北境置新平县,析银城故壤乐平县。
- 622年(武德五年 ),复置广晋,并析县西及彭泽县置都昌县。
- 625年(武德八年),新平、广晋省入鄱阳。
- 626年(武德九年 ),省乐平入鄱阳。
- 716年(开元四年),以新平故地及广晋东地置新昌县(天宝八年改名浮梁县 )。同年,析东境置乐平县。
- 742年(天 宝元年),改饶州为鄱阳郡,县隶属之。
- 757年( 至德二年),析北境及秋浦县(今贵池市)置至德县(今东至县)。
- 758年(乾元元年)鄱阳郡复改饶州,鄱阳县又隶饶州。
五代十国
- 南唐升元初,改饶州为永平军,鄱阳县为永平军治所。
宋朝
- 975年(宋开宝八年),废永平军复饶州,鄱阳县为饶州倚郭县
元朝
- 1369年(明洪武二年),鄱阳府改饶州府,隶饶州府。1436年,明朝廷将封地在广东韶州的淮王朱瞻墺迁至饒州府[9],此后其家族世代定居于鄱阳县,直至明朝灭亡。1512年(正德七年),朝廷析鄱阳东南地及余干、乐平、贵溪地置万年县。清袭明制,鄱阳县隶饶州府不变。
- 1914年,划全省为4道,鄱阳县属浔阳道。
- 1926年,道废,各县均属于省。
- 1932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鄱阳县属第四行政区。
- 1935年4月,全省缩为8个行政督察区,鄱阳县属第五行政区。
- 1942年8月,江西省改划9个行政区,鄱阳县属第五行政区。
1949年4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鄱阳,其后,该县由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南下工作支队八大队六中队接管,鄱阳县为鄱阳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同年9月撤鄱阳地区建制,建乐平专区,鄱阳隶乐平专区。
1949年11月,乐平专区改浮梁专区,鄱阳县属之。1951年,划汤旺乡(今珠湖农场内)入余干县,划洗马桥入浮梁县,划官庄人景德镇市。1952年,浮梁专区合并于上饶专区,鄱阳县属之。1956年,划乐亭乡棠荫入都昌,划鱼山区古城乡入景德镇市[10]:4。1957年5月1日,因“鄱”字生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1]:26。1983年10月,该县鱼山公社、荷塘垦殖场归景德镇市[10]:6。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地建市后,波阳县属地级上饶市。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波阳县县名恢复为鄱阳县。2014年5月,鄱阳县列入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行政区划
饶州街道、鄱阳镇、谢家滩镇、石门街镇、四十里街镇、油墩街镇、田畈街镇、金盘岭镇、高家岭镇、凰岗镇、双港镇、古县渡镇、饶丰镇、乐丰镇、饶埠镇、侯家岗乡、莲花山乡、响水滩乡、枧田街乡、柘港乡、鸦鹊湖乡、银宝湖乡、游城乡、珠湖乡、白沙洲乡、团林乡、昌洲乡、三庙前乡、莲湖乡、芦田乡、农科所和饶洲监狱。
县治变迁
鄱阳镇位于江西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设立番县,番令吴芮便开始筑造城池[13],奠定了这个地区的基础。在两汉时期,县治曾经迁往城东60里的故县(原名不详,即今天的古县渡镇),但于公元245年(三国吴赤乌八年)重新迁回原址。自那时起,鄱阳镇历为鄱阳县治,同时也是两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鄱阳郡(江州、吴州)治所,隋、唐、宋、元、明、清时的饶州、鄱阳郡、永平军、饶州路、饶州府和民国时期的江西省第四行政区治所。
清末民国初县城隶属城厢局,1938年进行了全县划分,镇称为第一区,下辖四个镇(激扬、饶丰、荐福、上宦)和一个乡(松关)。1949年解放初期,鄱阳县城曾被设立为鄱阳市,隶属鄱阳地区。在当年9月初,设立了城区人民政府,并将其更名为鄱阳城关区。1950年5月,改为县辖鄱阳市。1952年,城区及市建制撤销,以濒临鄱阳湖,改称鄱阳镇。1960年,曾称鄱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今名。[14]:54
2015年,在鄱阳镇区域内设立鄱阳县饶州街道办事处。[15]
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饶州府城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人口
2021年末,鄱陽縣户籍總户數45.69萬户,總人口為158.0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0.96萬人,出生率為8.11‰;死亡人口為0.83萬人,死亡率為7.08‰,自然增長率為1.04‰。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17.47萬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94萬人。
地理
北部、东北部为山区,多山地及丘陵,建有大型水库2座:军民水库、滨田水库,中型水库5座:北槎垄水库、蜈蚣山水库、大源河水库、里湖水库、灌湖水库。
中南部为鄱阳湖平原。
气候
鄱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鄱阳县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4.8 (76.6) |
27.9 (82.2) |
32.5 (90.5) |
34.5 (94.1) |
35.8 (96.4) |
36.6 (97.9) |
39.4 (102.9) |
38.8 (101.8) |
37.6 (99.7) |
34.9 (94.8) |
31.1 (88.0) |
23.5 (74.3) |
39.4 (102.9) |
平均高温 °C(°F) | 9.1 (48.4) |
11.5 (52.7) |
15.4 (59.7) |
21.7 (71.1) |
26.9 (80.4) |
29.6 (85.3) |
33.4 (92.1) |
33.0 (91.4) |
29.4 (84.9) |
24.3 (75.7) |
18.0 (64.4) |
12.0 (53.6) |
22.0 (71.6) |
日均气温 °C(°F) | 5.4 (41.7) |
7.8 (46.0) |
11.5 (52.7) |
17.6 (63.7) |
22.7 (72.9) |
25.9 (78.6) |
29.5 (85.1) |
28.9 (84.0) |
25.1 (77.2) |
19.7 (67.5) |
13.5 (56.3) |
7.6 (45.7) |
17.9 (64.3) |
平均低温 °C(°F) | 2.8 (37.0) |
5.0 (41.0) |
8.7 (47.7) |
14.4 (57.9) |
19.4 (66.9) |
22.9 (73.2) |
26.3 (79.3) |
25.7 (78.3) |
21.8 (71.2) |
16.2 (61.2) |
10.1 (50.2) |
4.4 (39.9) |
14.8 (58.7) |
历史最低温 °C(°F) | −5.2 (22.6) |
−5.5 (22.1) |
−1.3 (29.7) |
4.8 (40.6) |
9.9 (49.8) |
14.5 (58.1) |
19.4 (66.9) |
19.9 (67.8) |
13.5 (56.3) |
4.2 (39.6) |
−1.2 (29.8) |
−13.3 (8.1) |
−13.3 (8.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80.9 (3.19) |
109.1 (4.30) |
185.2 (7.29) |
230.0 (9.06) |
212.6 (8.37) |
265.3 (10.44) |
167.5 (6.59) |
131.6 (5.18) |
67.7 (2.67) |
60.5 (2.38) |
71.5 (2.81) |
44.3 (1.74) |
1,626.2 (64.02) |
平均相對濕度(%) | 78 | 78 | 80 | 80 | 78 | 81 | 75 | 76 | 76 | 73 | 73 | 73 | 77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
交通
古迹
名人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 2.1 2.2 2.3 波阳县志.[失效連結]
- ^ 鄱阳县人民政府. www.poyang.gov.cn. [202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 ^ 譚其驤《秦郡新考》:「又《黥布傳》,項籍死,天下定,布遂剖符為淮南王,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四郡除九江外前人亦目為非秦郡。今按酈道元《贛水注》,南昌,秦以為廬江南部(即廬江郡之南部都尉);是豫章果後置,廬江亦未必非秦舊也。」(譚其驤《長水粹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 ^ 辛德勇:「今案廬江郡雖見諸記載偏晚,但是,《水經注》的記載,往往有可靠的地方資料作依據,其可信性並不一定會比《史記》等書更低,應當予以充分重視。」(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2期)
- ^ 金荣权. 周代番国青铜器及其历史地理论考. 华夏考古. 2014, (02): 60–67+125 [2022-04-16]. ISSN 1001-9928. doi:10.16143/j.cnki.1001-9928.2014.0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广昌县_广昌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 ^ 银城县_银城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八》. [2024-03-05].
- ^ 10.0 10.1 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 编. 《景德镇市志》. 北京市: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 [2024-03-05]. ISBN 9787503403323.[失效連結]
- ^ 波阳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波阳县志》. 江西省南昌市: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2024-03-05]. OCLC 25543590.[失效連結]
- ^ 2023年鄱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秦时县治在何处,有三种说法:一说在今鄱阳镇。《大清一统志》谓,秦治“即今县是也”。清宣统元年出版的《江西全省舆图》称,“吴芮故城在今治所,汉兴县名仍旧,治所迁徙今县东,故县是其遗址”清周篇作《鄱阳县徙治考》载:“鄱阳县在秦以前,三国以后,皆在今治,惟两汉之鄙阳,乃在故县。”本志从这一种说法。还有二说,录以待考。其一,在今古县渡。康熙《鄱阳县志》载:“秦吴芮为番令,初建治城东六十里,即今故县渡( 按即古县渡 ,后今治。”乾隆《 鄱阳县志》、道光《 鄱阳县志》皆引康熙志说法,不加增删。惟同治《 鄱阳县志》在上文“后迁今治”后加了“东汉尝迁移治故县渡,吴赤 乌八年徒今治,历代仍之”二十来字。其二,在今郭璞尖下。此说出民国《鄱阳县志稿》中的“县治沿 革考”(江思清原作,曹锡福校正),谓秦时县治在“今日之阳”,亦即郭 璞峰( 今称郭尖下。
- ^ 波阳县志.[失效連結]
- ^ 鄱阳县人民政府. www.poyang.gov.cn. [2024-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2).
外部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