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儿童(英語:latchkey kid 或 latchkey child)是指常常一个人回家或在家、缺少家长监督的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工作到比较晚,因此他们经常放学后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
名词的历史
“钥匙儿童”一词中,latchkey指的是一般居民的家门的闩锁钥匙。钥匙通常会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或隐藏在后门的垫子(或一些其他物体)下面。该名词似乎首次出现在1942年的一个CBC广播节目“讨论会-题目:战争如何影响加拿大的儿童”[1]中;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父亲应征入伍,母亲也要做工,儿童被独自留在家里的现象很普遍[2]。鉴于“讨论会”与会者都熟悉这个词并暗示其为口语惯用词,它可能早于1942年产生。在一般情况下,这个词指“那些5岁至13岁的、放学后照顾自己、直到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回家的儿童”[3]。
鉴于更具体的情况,加州圣马力诺公共图书馆定义“图书馆钥匙儿童”为:“在其父母或监护人要求下,经常放学后在公共图书馆逗留较长时间,以代替日托的儿童。‘经常’定义为每星期三天以上。‘长期’定义为每天两个小时以上。”(美国图书馆协会12条)[4]
“钥匙儿童”一词也经常用来描述西方国家的X世代(出生于1960-1980年之间的人)。根据2004年的一个市场研究,X世代是“在美国历史上最少的父母关照下度过了其重要的成长期”的一代。在这段时期,离婚率增加,参加工作的妇女也增加,在家外的儿童托管(托儿所等)尚不普遍,因此钥匙儿童十分常见[5][6][7][8]。这些钥匙儿童,在1984年的纪录片《拯救我们的儿童,拯救我们的学校》中被称为“白天孤儿”,主要来自中层或上层阶级家庭。在X世代成长的年代,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是钥匙儿童的可能性就越大。[9][10]
对儿童的影响
钥匙儿童受到的影响因年龄而异。孤独、厭煩、恐惧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是最常见的。早期青少年则容易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影响,可能导致的行为包括滥用酒精、药物滥用、性滥交和吸菸[11][12]。这些行为可能源于“精力过剩、同伴压力下的胡作非为、或敌意,因为缺乏适当的成人关注”[13]。然而,一些儿童却经历了积极的影响,例如早期发展的自力更生,对困难情况的适应,以及为家中大小事情出一份力的愿望。
社会经济状况和独处时间长度可以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在一项研究中,每天独自在家多于三个小时的初中生,比其他学生有更高水平的行為问题,更高比率的抑郁症,以及更低水平的自尊。[14]
来自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儿童,往往与更大的外部化问题(诸如行为病症和多动症)以及学习问题相关联。相比之下,这种关联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儿童(与他们被家长监督的同龄人相比)而言较弱[15]。2000年的一个德国的PISA研究表明,“钥匙儿童”和“核心家庭”的儿童之间没有学习成绩的显着差异[16]。
身为钥匙儿童的正面影响主要是小小年纪就独立和自力更生。《双亲工作的儿童放学后的生活:一个人或和其他人》的作者黛博拉·贝勒(Deborah Belle)表明,一个人被独自留在家,可能比和儿童看护保姆或年长的兄弟姐妹待在一起更好。[17]
法律问题
钥匙儿童“独处的时间”的合法性因所在的国家、州和地区而异。在美国,联邦和地方法律通常不指定18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合法地被留下独处没有监护的任何特定年龄。然而,有些州确实有具体的年龄限制。[18][19]
若儿童在被父母留下独处没有监护的时候受到伤害,而儿童福利、儿童保护服务组织、或执法机关机构认为根据儿童的年龄或其他因素,父母作出这种选择是不恰当的话,父母可能被起诉。法律问题也对于那些工作在图书馆的人至关重要。他们担心会负潜在责任,倘若无人看管的儿童在该图书馆场地上被伤害、强奸或被绑架。特别是在关门的时候,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迟迟不来接的儿童的父母导致了安全和可能的法律问题”。[20]
社区呼叫计划
一些社区提供服务,通过警察部门和社区组织,检查钥匙儿童的“报到”。电话可以由社区组织或者志愿者拨打。自动呼叫计划(例如Call Reassurance[21])会在孩子到家后拨打电话,并且需要儿童接听电话并积极承认,他或她状况良好。如果电话没有被应答,自动电话便会发送给家长、警察或其它响应中心。
参见
参考文献
- ^ Replayed in CBC Broadcast "Rewind" on 2014-10-23
- ^ The Maven's Word of the Day. Random House. 1996-10-24 [200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8).
- ^ Benne, M. Principles of children's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1
-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s Division. "Latchkey children" in the public library."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 Clack, Erin. Study probes generation gap.(Hot copy: an industry update).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 ^ Thomas, Susan. All Apologies: Thank You for the ‘Sorry’. Huffington Post. 2011-10-21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5).
- ^ A Teacher's Guide to Generation X.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 ^ Thomas, Susan. The Divorce Genera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07-09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 ^ Toch, Thomas. The Making of 'To Save Our Schools, To Save Our Children': A Conversation With Marshall Frady. Education Week. 1984-09-19 [2016-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 ^ Corry, John. A LOOK AT SCHOOLS IN U.S.. The New York Times. 1984-09-04 [2016-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 ^ Barlow, David; Durand, V. Mark (2008). Abnormal Psychology: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Cengage Learning. p. 414.
- ^ "Early teens increasingly prone to smoke and drink alcohol." The Korea Herald. May 24, 1999.
-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s Division. "Latchkey Children" in the public library."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 Mertens, Steven B; Flowers, Nancy. Should Middle Grades Students Be Left Alone After School? (PDF). Middle School Journal. May 2003, 34 (5): 57–6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9-05).
- ^ Marshall, Nancy. After-school time and children's behavioral adjustment.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June 1997, (43(3)): 497–514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 ^ Zusammenfassung zentraler Befunde (PDF).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KMK. 2000 [2006-08-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7-20) (德语).
- ^ Belle, Deborah. The After-School Lives of Children: Alone and With Others While Parents Work.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04-01. ISBN 0-8058-2325-5.
- ^ Legal Age Restrictions For Latchkey Kids.
- ^ ORS 163.545 Child neglect in the second degre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 ^ Smith, K. Serving the difficult customer: a how to do it manual for library staff. New York: Neal Schuman Publishers, Inc.
- ^ Call Reassurance and Latchkey Kids. Assistive Technologies. 2006-12-14 [200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