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維城(1720年—1772年),字宗盘,号纫庵。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父钱人麟。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岁能为诗。乾隆十年(1745年)状元。[1]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刑部侍郎,入值南书房。擅长作画,最初師從族祖母女畫家陳書,後又得董邦達真傳,[2]有《雁蕩圖》傳世。与张宗苍、方薰等人供奉宫廷而称为画中十哲。《石渠寶笈》收录其作品達160多幅,可知乾隆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素有消渴疾,至是增剧,身體羸弱。[3]
乾隆三十四年(1769),赴贵州,查审威寧州知州刘标亏帑案。参与镇压古州苗民起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以丁父憂歸鄉,不久亦卒,谥文敏。
著有《茶山集》。[4]
家庭及關聯
- 胞弟錢維喬(字树参,号竹初,1739-1806),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工书善画,著《竹初詩鈔》、《竹初文鈔》。
有子女三人。
- 女:錢孟鈿(1739-1806),女詩人。適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湖北荊宜施道崔龍見,康熙五十七年進士官至湖北巡撫崔紀之子。
- 長子:錢中銑(1744-1779),乾隆三十九年欽賜舉人,官內閣中書。娶莊氏莊環玦(1743-1785),雍正五年進士官浙江海防道莊柱孫女、乾隆十九年狀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莊培因之女。
- 次子:錢中鈺(1749-1779),監生,官中書科中書。娶劉氏(1751-1806),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官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劉於義孫女、四川布政使劉益之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