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 | |
---|---|
县 | |
长子县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6°07′08″N 112°52′45″E / 36.11887°N 112.87925°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山西省长治市 |
面积 | |
• 总计 | 1,031.18 平方公里(398.1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298,690人 |
• 密度 | 290人/平方公里(750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104,466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46600 |
電話區號 | 355 |
車輛號牌 | 晋D |
行政区划代码 | 140428 |
历史
长子县地域古老,傳說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在这里流传着许多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这样描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西汉置长子县,治上党郡。汉、魏俱为长子县,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历时9年。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隋開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开皇十八年复称长子县,屬潞州。此后,县名、轄屬历代不改。
抗战期间,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后归太岳行署第一专员公署和第二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属山西省长治专区。1958年8月,长子、屯留合并为屯长县,同年11月,撤消屯长县,并入长治市,长子为区联社。1959年1月恢复屯长县。1961年屯长县分治后,恢复长子县建置,长子属晋东南专区(地区)。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长子属长治市。
地理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太岳山东麓东距长治市区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距北京670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区和华北平原幅员1029平方公里。素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美称,属太岳山脉向太行山上党盆地的过渡带,三面环山,一方为广阔平原。
著名山峰:
- 发鸠山 位于县城西16公里的岳阳、晋义与横水交界处,海拔1 639米,山势险要,坡度75°。
- 慈林山 位于县城南17公里的庄头村边,海拔1157米,山上有一座名扬华夏的法兴寺。
- 老方山 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处,距晋义至横水公路100多米,海拔1646.8米
行政区划
丹朱镇、鲍店镇、石哲镇、大堡头镇、慈林镇、色头镇、南漳镇、宋村镇、南陈镇、碾张乡和常张乡。
经济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0882万元。[3]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子縣常住人口為298690人。[4]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为353266人,男性人口为181124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172142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2。 [5]
文化
长子县拥有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莲花落、长子扇鼓、长子鼓儿词等多种曲艺形式。其中有500年历史的长子鼓书是长子县土生土长、以本土方言为主的一种说唱曲艺,前身是鼓儿词,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吸收了长子道情、钢板书、河南坠子、梆子、落子等曲种,1942年由长子县抗日政府组织盲人曲艺队发展而成如今的风格。2011年5月23日,“长子鼓书”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月,长子县获评“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风景名胜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寺、小张碧云寺大殿、布村玉皇庙、韩坊尧王庙大殿、长子崔府君庙大殿、义合三教堂、下霍护国灵贶王庙、前万户汤王庙、中漳伏羲庙、大中汉三嵕庙
-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旺墓群、长子古城址及墓地、长子文庙
- 长子县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长子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长治市长子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8-29.
- ^ 中國: 山西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03].
- ^ 长子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