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4月3日) |
閩南語拉丁化 | |
漢字 | 羅馬字 |
---|---|
白話字 | Lô-má-jī |
台語羅馬字 | Lô-má-jī |
閩南拼音 | Lómǎzzî |
閩南語书写系统 |
---|
漢字 |
十五音 |
拉丁化 |
漢羅混寫文 |
其他拼音 |
列表 |
漢語族拼音方案 |
---|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
閩南語拉丁化,用於書寫閩南語泉漳片的拉丁化方案有許多種,目前以白話字及臺羅拼音較為流行。白話字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拉丁化方案,因此廣泛流通於全球各地的閩南語流通地區。至於臺羅則是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採用為官方辭典用拼音,並主要流通於台灣。兩者的相容性良好,臺羅可被視為白話字的增補或發展上的分支。此外,廈門大學所編的辭典則採用相容於漢語拼音的閩南方言拼音方案,與上述兩者歧異較大,並不相容。
關於漢語整體的拼音史,見漢語拼音史。
歷史
閩南語拉丁化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大航海時代,在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台灣鄭氏王朝的通商商館紀錄中,便已有許多以閩南語音拼寫的拉丁化文獻[1]。而
示例
參考資料
- ^ 賴永祥. 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 (PDF). 《臺灣文獻》. 1965年.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