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9年9月7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7日) |
神武王 | |||||
---|---|---|---|---|---|
![]() 阁罗凤议政图 | |||||
統治 | 748年-779年 | ||||
前任 | 归义王皮逻阁 | ||||
繼任 | 孝桓王异牟寻 | ||||
出生 | 712年 | ||||
逝世 | 779年 | ||||
子嗣 | 子: 悼惠王凤伽异 | ||||
| |||||
政权 | 南诏 | ||||
父親 | 归义王皮罗阁 |
阁罗凤(712年—779年),一作觉乐凤和阁逻凤[1],皮罗阁长子,南诏第二代国王,748年至779年在位,谥神武王。
生平
738年,唐朝任命他为以右领军卫大将军,兼阳瓜州剌史。741年,加左领军卫大将军。743年,升任左金吾卫大将军、都知兵马大将军。744年,加上柱国。748年,袭封云南王。阁罗凤即位后,向东方发展势力,消灭爨人政权,完全控制今中国云南地区。他初臣服于中国唐朝,受其册封,与唐朝保持和好关系,并与其联兵同西方的吐蕃作战。
750年,由于不满唐朝云南太守张虔陀的横征暴敛和无礼行为,阁罗凤派遣大军将王毗双、罗时攻杀张虔陀。取姚州并夷州三十二,俘获巂州西泸令郑回。因郑回有才,用为清平官。
751年,唐朝权臣杨国忠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征讨,又在西洱河为其所败,唐兵死者六万人。
752年,阁罗凤投靠吐蕃,派遣弟阁陂和尚及子铎传等六十人向吐蕃献铠甲。向吐蕃献金冠、锦袍、金宝带、金帐等物,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赐予阁罗凤“赞普钟”的封号。“赞普钟”一词来源于藏语,意为“赞普之弟”(藏語:བཙན་པོ་གཅུང་།,威利转写:bTsan-Po gCung)。阁罗凤以自己为南国大诏,称东帝,在浪穹筑白崖睑城。改当年为赞普锺元年。赞普钟成为南诏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云南改元的开始。
754年,在江口时神川大败唐朝剑南留后李宓、广州节度使何履光所率十道兵,俘获李宓,攻取雟州、会同郡,据清溪关。令清平官郑回撰写德化碑文,以志其功。755年后,阁罗凤乘安史之乱的机会,侵占了唐朝的邛州、戎州,筑邛子城及丽水金宝城,向西降伏了尋傳、驃國[2]。阁罗凤重视汉文化,让子孙以被俘的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并以郑回为清平官。
764年,羊苴咩城建成,命名大理城,又名紫城。在位期间,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命郑回教子弟以儒学,命子凤伽异开始筑拓东城(今云南昆明市)。769年,改元长寿。
年號
注释
前任: 皮罗阁 |
南诏国王 748年—779年 |
繼任: 异牟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