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4′58.9″N 120°37′37.8″E / 23.583028°N 120.627167°E
龍眼村,臺灣村落,位在嘉義縣梅山鄉,北鄰雲林縣交界,西倚大尖山稜脈,南為碧湖風景區,東隔清水溪與雲林縣劃界[1]。龍眼村自清咸豐開村以來,「龍眼」此名一直根留至今,卻非以龍眼為主要經濟作物,全村介於海拔700~1300公尺間,多數地區海拔落在800~1000公尺。除冬季外,其餘季節皆潮濕多雨,適合種茶,故龍眼村民於1977年,富以栽種青心烏龍茶為主要經濟作物[2][3][4]。
歷史
起初入墾人士是來自梅仔坑、竹頭崎[注 1],眼見滿山甚多的山龍眼樹[注 2],故名「龍眼林」,漸久,大多紛紛往龍眼林的山下發展,交通已不經龍眼林,並在現今的店仔發展出數家雜貨店,以應付往來梅仔坑的商旅,原稱龍眼林也就被誤稱龍眼林尾[5][6]。龍眼村的開發是始於清咸豐年間,由於山下的梅仔坑一帶,已進駐許多漢人開墾,因此也有一說是在清道光年間,便有人往梅仔坑深山移動發展,現今透過龍興宮可知,該廟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注 3],便不難知道開村歷史[2][5][7]。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龍眼村受困共有657人,在竹仔岑有兩棟房屋倒塌[8]。2005年3月5日深夜,全台降雪,雪線低於海拔1200公尺龍眼村也下雪[注 4][9][10]。
地理
龍眼村位居大尖山稜脈之東,是北港溪與清水溪分水嶺,故全村地勢呈西高東低,境內山溪皆屬清水溪流域[1][2]。龍眼村的地勢落差甚大,自大尖山海拔1304公尺,往清水溪方向陡降,至鹿寮坪海拔大約是725公尺,此地是龍眼村海拔最低的聚落,突顯出龍眼村的山坡地甚為陡峭,坡度大多超過40%(相當於斜面呈22度角),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1][2][11]。龍眼村之東有條石古坪斷層[注 5],緊鄰清水溪谷,呈北北東向南延伸至碧湖村[2][12]。全村地質呈現東西兩部:東境屬中新世三峽群;西境屬上新世錦水頁岩[2]。
經濟
龍眼村自開村以來至今是務農為業,在未種茶前,原本山坡地全是杉林、竹林,因此村民是以竹、金針等作物為主要經濟[3]。1976年,龍眼社區理事長有感於鹿谷鄉鄉民因種茶對經濟有很大幫助,生活較於龍眼村民佳,1977年便透過農林廳、嘉義縣政府農業局,選在龍眼、碧湖兩村約10公頃栽種面積做為示範茶園,自新竹引入青心烏龍試種,但在缺乏技術及經驗下,茶苗紛紛死亡,有鑑於此,由茶業改良場指導員率村民至鹿谷、名間觀摩學習,翌年便有所起色,從1980年栽種面積開始暴增,至1990年已突破800公頃,此期間不僅人口回流,生活改善,經濟型態有大幅改變,這現象連帶影響其它村民種茶意願,最後形成梅山鄉整個深山地區全是盛產青心烏龍茶[注 6] [3][4][11][13]。
交通
龍眼村交通[注 7]全仰賴鄉道[注 8]與產業道路,村內兩條鄉道呈一上一下的位置,嘉151鄉道自北之縣界[注 9],向南分歧另一支線嘉151-1鄉道,便此開始呈一上一下的路線橫亙山腹[1][14]。嘉151鄉道行經竹仔岑、店仔、龍眼國小、井仔頂及坑仔底等聚落,經過芳埔嶺,高度便開始下降,通往太平村,銜接縣道162甲線止[1]。嘉151-1鄉道位居嘉151鄉道之下方,行經竹仔腳、金鳳寮兩聚落,之後繼續往南通往碧湖村,銜接縣道162甲線止[1]。這兩條鄉道是梅山鄉通往古坑鄉主要道路,村內其餘聚落是散布在產業道路[1][14]。
注釋
- ^ 「梅仔坑」即今玉虛宮一帶(梅山市區),行政區劃分梅東、梅北、梅南三村,早於龍眼村開發約140年。
「竹頭崎」即今竹崎鄉,乃1920年為配合全台行政區域調整,進行「地名雅化」政策,此一更名後,沿用至今。 - ^ 「山龍眼」是臺灣山龍眼的俗名,分布在全台中低海拔山區,與龍眼是不同科、不同屬。
- ^ 龍興宮並非梅山鄉最早建廟,玉虛宮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為最早,位於梅山國小附近。
- ^ 當年雪線降至海拔500公尺的鹿谷,仍可見雪。
- ^ 石古坪是梅山鄉太興村東南境一處地名,鄰近交力坪。
- ^ 深山地區是梅山鄉三個地形區之一,全區位在梅山鄉東部,囊括龍眼、太平、太興、碧湖、瑞里、瑞峰與太和等七村。
- ^ 進出龍眼村交通:北由雲林縣古坑鄉十字關;南由嘉義縣梅山鄉兩地駛入:太平村太平國小附近、碧湖村碧湖崗哨公車站牌。
梅山鄉另一通往古坑鄉的交通要道即縣道149甲線,全線行經太和村,得仰賴縣道162甲線前往太和村,方可聯絡縣道149甲線。 - ^ 鄉道即地區道路,是聯絡村里或鄉鎮間道路,參見公路總局網站。
- ^ 「嘉151鄉道」、「嘉151-1鄉道」乃依交通部於1978年頒定公路編號,經1992年修訂,鄉道採縣名略稱置於首,數字則置後。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25,000梅山鄉行政區域圖》. 內政部. 2005. ISBN 9860006415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李佩倫、吳育臻. 地理志. 《嘉義縣志》(卷一). 嘉義縣政府. 2009年12月. ISBN 9789860208016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余寶婷. 臺灣茶園空間變遷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27期). 臺灣師範大學. 1994 (中文(臺灣)).
- ^ 4.0 4.1 張明雄. 三百年來臺灣茶葉的拓展及其成就. 《臺北文獻》(直字第103期).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3年3月 (中文(臺灣)).
- ^ 5.0 5.1 陳國川等人. 嘉義縣(下). 《臺灣地名辭書》(卷八). 臺灣文獻館. 2008. ISBN 9789860162592 (中文(臺灣)).
- ^ 臺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3) (中文(臺灣)).
- ^ 道教與民間信仰 (PDF). 嘉義縣政府文化處. [2010-03-10]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 ^ 嘉義縣. 各地區受災狀況(9/28 12:00). 內政部消防署.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8) (中文).
- ^ 《三月雪紛飛 百年僅見》. A1版 (聯合報). 2005-03-05 [2010-03-10]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 ^ 《今年會不會再降下3月雪?》. NOWnews今日新聞. 2005-03-08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0) (中文(臺灣)).
- ^ 11.0 11.1 康俐雯. 繁華&寧靜的交界:打造龍眼社區美麗家園. 藝術文化 (自由新聞網). 2004-05-02 [201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9) (中文(臺灣)).
- ^ 第三目:其它斷層與構造 (PDF). 嘉義縣政府. [2010-03-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5) (中文(臺灣)).
- ^ 村村風貌. 梅山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梅山鄉公所.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7) (中文(臺灣)).
- ^ 14.0 14.1 第五節:實質發展現況分析. 《嘉義縣綜合發展計畫:地區綱要計畫》(梅山鄉). 嘉義縣政府. [201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 各村介紹. 梅山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梅山鄉公所. [201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中文(臺灣)).
- 認識古坑 各村介紹. 古坑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古坑鄉公所. [2010-03-10] (中文(臺灣)).[失效連結]
- (中文)龍眼村龍眼社區發展總體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