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簡而言之:
|
維基百科指引 |
---|
內容 |
編輯 |
關注度 |
格式 |
態度 |
刪除 |
用户 |
另見:方針 |
爭議解決 |
---|
提示 |
內容爭議 |
執行爭議 |
維基百科是一個協作社群,但是有時編者們會因為如何編輯或立場不同而產生爭議。如果您對爭議有不同的意見,請找出適合的理據來支持您的觀點,並盡可能地在爭議解決前減少編輯頻率。
避免爭議擴大為爭執的理想方式就是在一開始就妥善處理爭議。進入正式程序或尋求第三方介入之前,有許多方式能夠協助編者們解決爭議。本指引收錄了許多方式,能讓您學習如何解決爭議和避免爭執。
指引說明
任何維基人都要有長遠的眼光,請不要與其他編者發生編輯戰,因為這對爭議的解決並沒有任何幫助,也沒有任何意義。
切記,請勿違反維基百科方針、指引和行為準則,所有爭議解決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幫助編者和諧地編輯百科全書,而不是用來贏得任何勝利或成就。
為了避免爭執,遵循本指引上的方式也許能讓爭議和平結束、降低爭執發生的機率,儘管效果有限但不至於引發更大的傷害,但是請務必留意:
- 請使用最理想的方式,即討論代替爭執。
- 本指引僅適用於解決雙方或多方爭議,不適用於群體或團體爭議。
- 明顯的破壞者或屢次違反維基百科方針、指引和行為準則的使用者,任何使用者都能將其提報,並交由管理員快速處理,結果可能會導致該使用者被封禁。
- 如有使用者被提報有不當行為,管理員可依照本指引提供的方式進行處理,然而這並不代表提報者為爭議參與者,這些提報者僅代表社群做出決定。
- 請根據爭議的類型和各爭議端的意願來選擇適當的方式,並盡可能地保持冷靜,杜絕不文明的行為。
解決爭議
請盡量在爭議擴及的範圍極大或討論沒有共識時才提報到互助客棧,否則請在該頁面之討論頁進行討論:
- 有關編輯爭議,請於Wikipedia:管理员布告板/编辑争议提報。
- 有關其他問題,請於Wikipedia:互助客栈對應的討論主題提出。
尋求第三者的協助
當解決爭議的過程不順利或您需要參考中立的意見時,尋求中立的局外者協助可能會是您的好選擇,這對釐清問題或許會有額外的幫助。有時,提供意見的第三者會願意協助調解爭議,您也能藉此學習調解的方式,未來您也能幫助更多使用者,但是請務必留意:
- 僅限只有兩人的編輯爭議。
- 第三者的意見並沒有強制性,但是其意見仍可供參考。
參考布告板的意見
提報到互助客棧的條目探討區有被忽略而被直接存檔的風險。
- 討論來源是否可靠,請於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提出。
- 討論有關頁面的其他問題,請於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提出。
開啟調查
如果單靠討論而無法達成共識時,那麼您或許能進行民意調查來釐清討論的議題,但是請留意:
- 調查不能代替討論。
- 調查並不一定能產生共識,但是有助於更容易理解共識。
如果您認為某些使用者忽視討論的共識,那麼開啟調查也無法強迫他們接受這個共識,儘管這個共識能協助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有關議題的各種觀點,但是這也很容易產生關於特定調查是否具有公平和代表性的相關問題。
避免爭執
多數的爭執都起因於無法妥善解決爭議,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不認同而強迫改變他人的習慣和行為模式。然而,只要善用下列方式,或許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執。
僅關注事件
簡而言之:對事不對人。 |
最初卻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針對有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或解決,而不是責怪或檢討對方的現在和先前的行為。
善用編輯摘要輔助說明
簡而言之:請善用編輯摘要說明您的修改內容,這可以幫助其他編者明白您修改的動機。 |
當您發現頁面中有內容錯誤時,請盡您所能改善。如果很難改善,而您又不同意頁面中所表達的理念、觀點或意見時,請嘗試使用您認為較中立的方式來修正頁面,而非一刪了事。
- 如果該次編輯引發爭議,請您解釋為何如此修改,如此修改對頁面有何益處。
- 如果您的解釋較複雜,請在該頁面的討論頁開啟一個新的討論並清楚地解釋,也請在編輯摘要中註明「詳細內容可到討論頁查看」等語句。
- 如果您的編輯被撤銷、還原或回退,您也能在該頁面的討論頁上針對此問題與對方或其他編者進行討論。
請留意:對於條目,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沒有列明來源的內容可能會遭到標記或移除。
冷處理
簡而言之:當爭議愈演愈烈時,請休息一下,讓時間緩和您和對方的情緒。 |
大多數爭議並不需要緊急處理,請給自己和對方一些時間。此時,深呼吸並睡一覺對情緒緩和很有幫助。千萬不要著急!休息放鬆之後,您能隨時到該頁面的頁面歷史找到您最後編輯的版本,並將其和現行版本對照是否還有您認為需要修改的內容。
在穩定自己情緒的同時,您或許能嘗試編輯其他頁面,而您也可能會在這些頁面中做出許多具建設性的貢獻;您也能在適當的時候繼續編輯該頁面,此時之前的爭議或許已不存在或順利解決了,而對方也可能已經釋懷,更好的是頁面可能獲得了改善。如果爭議又重啟了,其他編者也許會對此議題感到好奇進而提出更多不同的觀點,而您也能從這些觀點中得知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此方式在解決與新手的爭議中格外有效,因為這樣能給新手一個熟悉維基百科方針、指引、行為準則和社群策略的機會,而資深的使用者也能藉此累積解決爭議的經驗。
文明態度
不同的態度價值觀也會導致爭執的發生,但是我們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因此只要善用下列方式,爭執發生的機率或許能大幅降低。
友善看待,假定善意
簡而言之:
|
當爭議發生時,首先應該帶著友善的態度去理解相關編者的想法並作為參考,隨後向對方解釋您覺得哪裡有爭議和理由。
多數在維基百科上的編輯都是許多編者努力付出的成果,因此我們必須假設任何編輯都是出自於善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簡而言之:
|
許多新手很容易會擔心因為編輯出錯而導致被其他使用者責備、責罵或攻擊,但是通常您只要使用多數使用者能接受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立場,就不會有人針對您。
對於資深的使用者,我們應該要用友善的態度看待新手的編輯。當新手的編輯出錯時,我們應該要友善地指導他們,而非教訓他們。
推己及人,逆來順受
簡而言之:
|
請注意:
|
如果您遇到粗魯、不文明或不適當的行為,切記不要以牙還牙。請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並假定他人是基於善意而做出編輯,這能讓您更明白對方的想法,除非您有明顯的證據來反駁這一點。如果確定對方並非善意,此時您可能必須尋求第三者的協助。
溝通是讓每個個體和群體能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缺乏溝通可能會讓他人減少對您的同理,更可能阻止您之後尋求解決爭論。反之,持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討論,即使未成功,但是至少能表現出您對解決爭議的熱誠。
如果您在爭議中先行妥協,其他使用者就能充分審視爭議的過程和內容,更能讓其他使用者站在您的立場同理,這在當您尋求外部意見時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快速處理
如果爭議明顯不是因為單純的行為模式和立場問題,而是因為不具建設性的編輯而產生時,為了避免爭議影響的範圍持續擴大,任何使用者皆可參考下列步驟,但是請留意:
- 請勿於布告版多次提報相同的爭議。
- 管理員不是仲裁員,處理濫用編輯的能力仍有限。
- 管理員布告板不是針對頁面內容展開討論的地方,如有需要可到爭議頁面之討論頁或Wikipedia:互助客栈提出。
如果您認為您被封鎖的理由存在爭議,而希望管理員能解除封鎖,請您將{{Unblock|(您的解封理由)}}
添加到您的討論頁上,您也能使用电子邮件向封鎖您的管理員進一步詢問。
態度問題
- 嚴重違反Wikipedia:文明和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的使用者,請通知其務必遵守Wikipedia:礼仪,但是請切記,您自己也必須遵守此原則。
- 發生編輯戰時,請使用
{{subst:uw-3rr}}
通知違規的使用者。
編輯問題
- 提報破壞行為,請於Wikipedia:当前的破坏提報。
- 請求保護頁面,請於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提出。
- 如果參與編輯戰的使用者經其他使用者警告後,仍無視警告繼續不具建設性的行為時,請於Wikipedia:管理員布告板/編輯爭議提報。
行政問題
- 請求永久刪除個人資訊,請於Wikipedia:监督请求提出。
- 提報不合適的使用者名稱,請於Wikipedia:管理員布告板/不當用戶名提報。
- 提報疑似傀儡使用者或其操控者,請於Wikipedia:傀儡調查提報。
涉及不能公開的資料
請注意:
|
基於這些爭議的相關資料(尤其是涉及敏感、法律追訴、對受害人造成騷擾和侵害其隱私的資料,又或是因版權、隱私問題而不能在維基百科列出的內容)不能公開給任何人士,因此這些爭議都不能直接在維基百科上解決。
由於維基百科方針對上述有相關規定,因此我們假定移除隱私資料的編輯是基於合理的理由進行:
“ | 凡是有關不能公開的資料編輯,在未經查證或詢問執行移除資料的使用者之情況下,請勿進行回退。 | ” |
這是因為知道理由的人士未必能即時回答這些疑問,可能是未能抽空回答、需要一些時間翻查先前資料或諮詢其他人士的意見,因此草率地進行回退反而會對受害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有時頁面的討論頁會存在關於該編輯的重要資訊,因此詢問前請先翻查討論頁的紀錄。如果該使用者解釋後仍未能解決您的疑慮,則上述編輯應交由監督或OTRS重新審核。
參見
方針
指引
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