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米德·齊威爾 أحمد حسن زويل Ahmed Hassan Zewail | |
---|---|
出生 | (1946-02-26)1946年2月26日 埃及达曼胡尔 |
逝世 | 2016年8月2日(2016歲—08—02)(70歲)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 |
国籍 | 埃及 美国 |
母校 | 亚历山大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
知名于 | 飞秒化学 |
奖项 | 诺贝尔化学奖(1999年)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奖(1998年) 沃尔夫奖(1993年) 普利斯特里奖(2011年) 戴维奖章(2011年) |
网站 | http://www.its.caltech.edu/~femto/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化学、物理 |
机构 | 加州理工學院 |
艾哈迈德·哈桑·兹韦勒(阿拉伯语:أحمد حسن زويل,羅馬化:Ahmed Hassan Zewail,又译泽韦尔、扎威尔,1946年2月26日—2016年8月2日),埃及化學家,飛秒化學專家。他研究的技術能將研究化學反應的時間尺度縮減至飛秒,透過攝影將化學反應中每個微細變化忠實地紀錄。
早年和教育
[编辑]艾哈迈德·兹韦勒1946年2月25日生于埃及达曼胡尔,在Disuq长大。他在亞歷山大大學取得学士學位,后来迁往美国,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博士後工作[1]。
学术生涯
[编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完博士后后,他于1976年被任命为加州理工学院教师。1990年,他被选为首任化学物理莱纳斯·鲍林主席[1]。19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
研究
[编辑]泽韦尔主要的工作是飞秒化学。用一种超快激光技术,它能够允许描述非常短时间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短到可以分析选定的化学反应过渡态[3]。
獎項
[编辑]- 1993年:沃爾夫化學獎
- 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揚他在飛秒化學上的成就,是繼1978年和平獎得主薩達特、1988年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哈富茲後獲諾貝爾獎的埃及人
- 1999年:Grand Collar of the Nile
外部連結
[编辑]逝世
[编辑]2016年8月2日,亞米德·齊威爾因癌症謝世。 齐威尔于2016年8月2日清晨去世,享年70岁。虽然他当时患有癌症,但经过治疗已逐渐康复,因此他真正的死因至今不明。2016年8月7日,在埃及开罗摩西尔-坦塔维清真寺为他举办了军事丧礼。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Zewail, Ahmed. Autobiography. Nobelprize.org. [201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8).
- ^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Memb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isory Council. The White House. [201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2).
- ^ Press Release: The 1999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Nobelprize.org. [201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鮑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利普斯科姆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 |
2001年- | 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沙普利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尔 / 2014年:貝齊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納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 2020年:沙尔庞捷、道德纳 / 2021年:利斯特、麦克米伦 / 2022年:贝尔托齐、梅尔达尔、沙普利斯 / 2023年:巴文迪、布鲁斯、叶基莫夫 / 2024年:贝克、哈萨比斯、江珀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18年、1920年、1921年、1925年、1927年、1938年、1943年、1944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含有阿拉伯語的條目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ibr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oogle Schola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copu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