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月18日) |
廖繼春 | |
---|---|
出生 | 1902年1月4日 日治臺灣臺中廳葫蘆墩支廳 |
逝世 | 1976年2月13日 臺灣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02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76年) |
民族 | 臺灣人 |
教育程度 | 東京美術學校 |
职业 | 畫家 |
儿女 | 廖述宗 |
廖繼春(1902年1月4日—1976年2月13日),台中豐原圳寮人[1],張廖家族後代[2],繼字輩,台灣畫家,美術教師,台展、省展審查委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生平
廖繼春於1902年生於台中豐原附近農耕家庭[3],自幼父母雙亡,由大哥扶養長大。1918年,廖繼春受過師範基礎教育(台北國語學校)後,1919年在新公園第一次看到油畫後開始往美術領域發展。1922年任教於豐原公學校。1924年,赴日本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系,並於1926年畢業返回台灣。1927年,畢業後的廖繼春任教於台南長老教中學,創設赤島社。
早年他的泛印象畫風頗受日治時期的各種美術競賽青睞,1927年的首屆台展中,他就以《裸女》獲特選。1928年再以《有香蕉樹的院子》(芭蕉の庭)入帝展。廖繼春是第二位入選的台灣畫家,第一位是畫家陳澄波的《嘉義街外》(1926年)。同時期的第九屆帝展亦有第三位台灣畫家陳植棋《台灣風景》入選。1932年起擔任臺展審查委員。1934年,他與李石樵、顏水龍、楊三郎組成「台陽美協」。曾改名「秋永繼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7年,他執教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也仍擔任各種美術競賽的審查委員。不過,畫風從泛印象轉為抽象。1970年,廖繼春獲頒中山文藝創作獎。1973年,廖繼春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退休,1976年,廖繼春因肺癌去世。
風格
然而寫實主義時期的廖繼春在這幅《有香蕉樹的院子》就已經展露了他美術的基本深厚訓練。《有香蕉樹的院子》採取嚴謹的學院風格創作,傳統的三角構圖,卻是以螺旋的方式逐漸收斂在遠方。
作品
影視作品
佚事
早期對於《有香蕉樹的院子》所參考的景觀有多說猜測。2009年考據出應為廖繼春任教於臺南時,投宿當地的劉家二房古厝庭院,即今中西區青年路萬昌街口,建物仍存。[4]
-
《有香蕉樹的院子》
-
《豐原風景》
參考資料
- ^ 色彩的魔術師-廖繼春教授百歲紀念畫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故宮博物院
- ^ 廖繼春 年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2-12.,引述《廖氏大宗譜》,雲林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1979年10月
- ^ 廖繼春 - 巨匠足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網絡美術館
- ^ 洪瑞琴. 廖繼春經典畫作 有香蕉樹的庭院創作地點大揭密. 自由時報. 2009-02-10.
外部連結
- 色彩的魔術師-廖繼春教授百歲紀念畫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2年1月4日~2002年3月26日)
- 廖繼春遠眺玉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