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a i Hercegovina 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 | |
---|---|
国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歌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萨拉热窝[1] 43°52′N 18°25′E / 43.867°N 18.417°E |
官方语言 (国家层面) | 无[1] |
通用语言[3] | 波士尼亞語 塞尔维亚语 克罗地亚语 (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2]) |
族群 (2013[4]) | |
政府 | 联邦制 委員會制 议会共和国 |
• 高级代表 | 克里斯蒂安·施密特 |
• 主席团轮值主席 | 戴尼斯·贝契罗维奇 |
• 波黑主席团 | 热莉卡·茨维亚诺维奇 热利科·科姆希奇 |
• 部长会议主席 | 博里亚娜·克里什托 |
立法机构 | 波黑议会 |
• 上议院 | 民族院 |
• 下议院 | 代表院 |
现代史 | |
• 波斯尼亚危机 | 1908年10月6日 |
1918年10月29日 | |
1918年12月4日 | |
1943年11月29日 | |
• 波士尼亞戰爭 | 1992年4月1日 |
• 《岱頓協定》 | 1995年12月14日 |
面积 | |
• 总计 | 51,129平方公里(125th) |
• 水域率 | 1.4%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3,301,000[5](135th) |
• 2016年普查 | 3,511,372[6] |
• 密度 | 69/平方公里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606.79亿美元[7] |
• 人均 | 17,471美元[7]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233.58亿美元[7] |
• 人均 | 6,725美元[7] |
基尼系数 | 0.338[8](2011年) 中 · 47th |
人类发展指数 | ▲ 0.769[9](2018年) 高高 · 75th |
货币 | 可兌換馬克(BAM) |
时区 | UTC+01(欧洲中部时间) |
• 夏令时 | UTC+02(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
日期格式 | dd. mm. yyyy. (CE)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387 |
ISO 3166码 | BA |
互联网顶级域 | .ba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国大陸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黑(简称) |
臺灣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波赫(簡稱) |
港澳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波黑(簡稱)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亞語: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10][11],有時亦簡稱為波士尼亞(波斯尼亞語:Bosna/Босна),是欧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是由两个实体(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12]。
該國國名源自於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這兩個歷史地區名稱,但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
历史
最晚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波黑地域已經有先民聚居,斯托拉茨巴丹吉洞穴古遺址距今超過一萬二千年,是目前已知的歐洲東南部最早的洞穴古遺址. 此外, 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也時有發現, 當時的居民为伊利里亚人。波黑地域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拜占庭击败,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南部地区一度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塞爾維亞人和克罗地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士尼亞以及赫塞哥維納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士尼亞被奥斯曼帝国所併吞。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武力、宗教人头税等方式迫害当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并规定凡是穆斯林,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如改信伊斯兰教,可免交某些捐税。過去的學者認為,在现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内的穆斯林族大多是由于这种政策所造成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則認為波斯尼亞人改信伊斯蘭教多數並非被迫。[13]
奥斯曼帝國占领区儿童从小脱离父母和家庭,进行集中教育和培养,使之成为近卫军的一种兵源,迫使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后代突厥化。他们还将其占领地区的人分等级,给予不同地位。凡是为其统治服务、效力的地主、军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旧信仰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普通平民则被称为“赖雅”。
190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起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參見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成为納粹德國及意大利王國的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领地的一部分,战后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名義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與當地实际民族的分布颇有出入。
70年代,南斯拉夫承认“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伊斯兰教徒”为穆斯林族(即波黑独立后的波士尼亞克人),使原本构成南斯拉夫主体的民族由五个提升到六个。新承认的穆斯林族,人口次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
1992年2月19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境內塞爾維亞人抵制的情况下,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约占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支持独立。3月3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议会在塞爾維亞人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4月6日,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独立的當天,其境内5个塞爾維亞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之内。塞尔维亚人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遭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两族武装部隊的攻击。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飞机轰炸了克罗地亚族武装力量的弹药库,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
1994年3月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的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人雙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內塞爾維亞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在這次的内战中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後,北约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境內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4]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熱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黑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黑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15]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主席的政府宣誓就职。[16]
2014年2月4日,發生反政府示威,或被称为“波斯尼亚之春”,这场始于北部城镇图兹拉的示威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之春。起因是来自几家破产的私人企业的工人联合起来要求政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付清工资,支付养老金。[17]很快这场示威蔓延到国内其他地方,在近20个城镇均有暴力冲突报道,其中以萨拉热窝、泽尼察、莫斯塔尔、比哈奇、布尔奇科、图兹拉最大。[18]据波斯尼亚新闻媒体报道在示威中有有数百人受伤,包括许多警察。另外在巴尼亚卢卡也有数百人集会支持反政府示威。[19]
-
1995年围困升级后的萨拉热窝
-
位于萨拉热窝的BBI商业购物中心,该中心还是半岛电视台巴尔干半岛分台总部
政治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主席團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波黑联邦选出波什尼亚克族、克罗地亚族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尔维亚族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波黑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憲法法院掌握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全國的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波黑联邦所选出,二人为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或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邻国的公民。
行政区划
根据1995年11月21日所签署的岱顿协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被区分为两个实体:波赫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双方各自统领一半的国土,拥有自己的首都、政府、國旗、國徽、總統、議會等。
其中,波黑联邦下辖10个州,州之下再划分为79个市镇。塞族共和国则直接划分为64个市镇。
位于该国北部的布爾奇科特區是在2000年从两个实体划出的领土上设立的。在官方上该特区同时属于两个实体(名义上共管),但实际上不受任何一个实体管辖,而是以去中心化的地方政府来运作的。在选举事务中,该特区的居民可以选择参加波黑联邦或者塞族共和国的选举。在统计中,该特区视为一个市镇。
地理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邻国有克罗地亚、塞爾維亞以及蒙特內哥羅。境内90%为崎岖山地,迪納拉山脈斜贯西部,与克羅埃西亞沿海地区相隔,西南部为石灰岩高原;平原仅限于河流两岸。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北部与克羅埃西亞的边界。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只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内乌姆。
外交
经济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人口
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波什尼亞克人約為50.1%,塞尔维亚人約為30.8%,克罗地亚人約為15.4,其他3.7%。
宗教
境內的宗教分布為伊斯兰教(約為50%,主要是波什尼亚克人)、东正教(約為31%,主要是塞尔维亚人)和天主教(約為15%,主要是克罗地亚人),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三大主要宗教。
文化
飲食
體育
体育名人
其他
- Nikola Kovač - G2 Esports現役csgo職業選手
参考文献
- ^ 1.0 1.1 Constitu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PDF). [6 March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8 October 2015).
- ^ Nove generacije u FBiH sve manje znaju ćirilicu, iz RS-a tvrde da ravnopravno koriste oba pisma. Klix.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统计局. 关于波黑.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统计局. [23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 ^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 ^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 ^ Demography 2016 (PDF). [24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4 November 2018).
- ^ 7.0 7.1 7.2 7.3 Bosnia and Herzegovin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0) (英语).
- ^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The World Factbook. TWB. [29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October 2017).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0 December 2019 [10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英语).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08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中文(中国大陆)).
-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中文(臺灣)).
- ^ 国家概况.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大使馆.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中文).
- ^ Bringa, Tone. Being Muslim the Bosnian Way: Identity and Community in a Central Bosnian Vill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18. ISBN 0-691-00175-8.
- ^ 何毅,波黑举行全国大选 登记选民约275.5万人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7-26,新华网
- ^ 连国辉,王海昉,波黑全国大选最终结果揭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 ^ 连国辉,王海昉,波黑新政府宣誓就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 ^ BBC. "Bosnian protests: A Balkan Spring?". BBC. 2014年2月8日 [2014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1日).
- ^ "Građanski bunt u BiH". klix.ba. 2014年2月8日 [2014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7日).
- ^ BBC. "Bosnia-Hercegovina protests break out in violence". BBC. 2014年2月8日 [2014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