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4.81″N 120°49′47.51″E / 24.1680028°N 120.8298639°E
白冷圳 | |
---|---|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 |
概要 | |
隸屬單位 | 臺中農田水利會 |
創立者 | 台灣總督府 |
灌溉區域 |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 |
興建時間 | 日治時代昭和3年(1928年) |
攔取水源 | 大甲溪 |
圳路長度 | 16.6公里 |
灌溉面積 | 788.24公頃 |
海拔 | 554.99公尺 |
興建費用 | 145萬日圓 |
白冷圳矮山支線過水吊橋 | |
---|---|
白冷圳 | |
位置 | 臺灣臺中市新社區湖興17號下方約200公尺 |
建成时间 | 1930 年 |
官方名称 | 白冷圳矮山支線過水吊橋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水利設施 |
詳細登錄資料 |
白冷圳入水口 | |
---|---|
白冷圳 | |
位置 | 臺灣臺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二段三民巷 |
建成时间 | 1932 年 |
官方名称 | 白冷圳入水口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水利設施 |
詳細登錄資料 |
白冷圳抽藤坑倒虹吸管 | |
---|---|
白冷圳 | |
位置 | 臺灣臺中市新社區中95-1線道旁[1] |
建成时间 | 1932 年 |
官方名称 | 白冷圳抽藤坑倒虹吸管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水利設施 |
詳細登錄資料 |
白冷圳是台灣台中市一條水圳,乃日治時代遺留的靜態產物,提供新社、東勢、石岡等地區水源,為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具民生用水、灌溉肥田之功效。在當時是一項重大工程,每當碰上山峰溪谷,必須沿途建造隧道、水橋,與平原地區水圳有不同之處,可謂「遇山鑿隧,逢川造橋」,至今已成當地人飲水思源的象徵,也成了歷史活教材。
白冷圳於昭和3年(1928年)所建,由於新社台地位處高地,是良好的蔗苗養成場所,卻有地勢太高而缺乏水源的困擾,於是選定在海拔550公尺的白冷取水,昭和2年(1927年)台灣總督府請磯田謙雄規劃,1928年撥專款145萬日圓開始闢建[2],日治時期,立有「白冷圳回水灌溉工程竣工紀念碑」。完工後由台灣總督府直接經營,為一條官設官營的埤圳,並設立蔗苗養成所,育苗分發至全台灣推廣種植[2]。
歷史
日治時代的台灣,在新社大南地區開闢大南蔗苗養成所(即現今種苗改良繁殖場),日人有鑑於本地土壤有缺水之困,於1927年台灣總督府命磯田謙雄設計新社地區水利設施。工程名為「台中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自1928年12月開工,1932年5月完工,同年9月進行測試,同年10月14日正式通水,立有「白冷圳回水灌溉工程竣工紀念碑」。
地震受損
1999年9月21日集集地震,使白冷圳管線受損變形,隧道渡槽倒塌,加上年久失修的白冷圳承受不起強大震害,造成全線共有52%部份遭到損害,卻也喚起社區居民護圳共識,因此徐炳乾組成「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擔負起護圳使命與凝聚社區共識,這條新社人生命線便由白冷圳社區站在第一線守護,也發動了新社鄉新興文化節慶「白冷圳文化節」,於2003年開始召喚各界人士認識與愛護白冷圳,這座老圳才有了更多人重視,台中縣政府在2001年9月,將2號倒虹吸管列入「台中縣歷史建築」。
修復狀況
白冷圳取水口與出水口分別被地震抬升2.2公尺與1.6公尺,1號倒虹吸管就地重建,2號倒虹吸管僅在改原來倒虹吸管旁新建一座,形成新舊並存的歷史景觀。受到地形抬升影響正常取水供應,以及取水口沉砂池受淤沙與原設計影響蓄水容量,改建取水口與沉砂池,並且管線中有諸多渡槽倒塌,如8號渡槽便是改建成現今95-1公路旁一座紅色鋼拱橋,2003年5月修復工程才告終。
構造
白冷圳灌溉面積總達788.24公頃,其主線取自白冷高地海拔554.99公尺高(921地震前是552.94公尺),直到終點「圓堀」為海拔531.5公尺,落差達23.49公尺,全長16點6公里,於圓堀並支出分圳向外擴增灌溉範圍:馬力埔、水底寮、鳥銃頭、矮山坑與大南等地。大隧道有7座,小隧道有15座,合計是22座。本圳有阿寸溪、抽藤坑溪與矮山坑溪三座倒虹吸管,分別編號為1號、2號、3號,其中以2號倒虹吸管最俱規模,當時堪稱遠東最大水利設施。
源頭
取水口源自大甲溪本流,1954年在和平鄉白冷地區設立天輪發電廠(即現今大甲溪發電廠天輪分廠),所設馬鞍壩影響本圳取水,故將取水口設置電廠對岸進行取水,因此本圳開始分成兩部分取水:
- 部份取自大甲溪本流攔截水流,引水入圳。
- 目前主要取自電廠尾水,穿越大甲溪溪底,與本圳相接。
倒虹吸管
倒虹吸管是運用位能上落差,累積動能來推動水流,達到南岸順利推上北岸,不致於圳水會逆流或停滯,其名是因虹吸管倒置而故名。在倒虹吸管附近中95-1公路旁,豎有一處說明供人閱覽。本圳共有三座倒虹吸管,除了因為地形而設置倒虹吸管外,還具有分壓作用。橫跨抽藤坑溪的2號倒虹吸管落差最大,達90公尺之多,管徑1.22公尺,全長346.9公尺,與1號倒虹吸管相同屬於鋼製水管(3號倒虹吸管是水泥暗管)。
参考文献
- ^ 《臺中縣新社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
- ^ 2.0 2.1 王萬邦. 台灣的古圳道. 2003年4月. ISBN 9572856103.
- 《戀戀白冷圳》2002年,吳長錕 著,新社鄉白冷圳總體營造促進會 編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指導。
- 《白冷圳地方鄉誌》2000年,林純美 著,財團法人稻草人基金會。
- 《新社鄉誌》1998年,廖隆仁 著,大社會文化事業出版社。
- 《臺中縣歷史建築導覽手冊》2003年,臺中縣文化局 編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指導。
- 《2004~2005臺中縣觀光全覽》2004年,假日出版社 編印。
- 《台中山海屯:台中縣山河人文與文學風采記行》2004年,張時坤 著,愛書人雜誌 出版。
- 《台灣的古圳道》2003年,王萬邦 著,遠足文化 出版。
- 《台中縣白冷圳重建工程規劃》2002年,水利規劃試驗所 出版。
- 白冷圳九二一重建工程執行情形[永久失效連結] 取自 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