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 |
---|---|
出生 | 美国紐約 | 1921年8月23日
逝世 | 2017年2月21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 | (95歲)
国籍 | 美国 |
民族 | 猶太人 |
研究机构 | 史丹佛大學 |
研究领域 |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 社会选择理论 |
学派 | 新古典主義經濟學 |
母校 | 哥倫比亞大學 纽约市立学院 |
博士導師 | 哈羅德·霍特林 |
博士生 | |
受影响于 | 阿尔弗雷德·塔斯基[3] |
影响于 |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 Allan Gibbard 安東尼·唐斯 |
贡献 | 一般均衡理论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阿罗悖论 内生增长理论 |
奖项 |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1957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1972年) von Neumann Theory Prize(1986年)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04年) |
IDEAS/RePEc上的資訊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英語:Kenneth Joseph Arrow,1921年8月23日—2017年2月21日),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作者和政治理论家。他在1972年与约翰·希克斯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罗是二战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对许多经济学家都有影响。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社會選擇理論,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他的研究领域还包括内生增长理论、資訊經濟學等。
生平
1921年8月23日出生于一个罗马尼亚裔犹太人家庭,1940年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4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5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後任教於史丹佛大學。
197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年51歲,曾是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直到2019年,47歲的艾絲特·杜芙若得獎才打破紀錄。
2017年2月21日,在加州帕罗奥图的家中逝世。[4][5]
学术生涯
1946年到1949年,阿罗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同时,在芝加哥大学的考爾斯基金會担任研究助理。他也任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助理教授,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兰德公司工作。离开芝加哥大学后,他前往史丹佛大学担任经济与统计的的助理教授。在1951年,他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學博士学位[6]。他和罗伯特·索洛一起在美国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1968年,他离开是史丹福、前往哈佛大学任经济教授,并在任职期间获得了诺贝尔奖[6]。
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根据他1951年的哲學博士论文创作出了《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
如果我们排除了人与人之间衡量功利的可能性,那么能够将个人偏好转换至社会偏好、且广泛适用于个人排序的方法都将是被强制性或者独裁性的。
——肯尼斯·阿罗,社会福利概念的一个难点
在他的普遍不可能定理中,他认为除非我们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功利比较,我们就无法得出一个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社会偏好理论[7]。
- 非独裁性:如果不考虑其他人的偏好,个体的偏好不应成为群体的排序。
- 个体独立性:个体应该可以以任何方式对选项进行排序、并显示出平局。
- 一致性:如果每个个体都将一个某一个选项置于另外一个选项之前,在群体排序中这两个选项也应如此排序。
- 无关选择独立性:如果去除了一个选项,其他选项的排序不应变化。
- 群体排序唯一性:该理论在任何一组偏好中都应获取相同的结果。群体排序应该具有传递性。
该定理对福利经济,正義理论和投票理论(孔多塞悖论)都产生了影响。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在其框架下发展了自由悖论,认为在给予了“最小自由”的情况下不可能到达帕累托最优,也无法避免社会选择之“中立但不平等”的问题[7]。
内生增长理论
阿罗是最早研究内生增长理论的人之一,该理论试图解释技术变革的源头与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在内生增长理论广为人知之前,技术变革被假定为外生的 ,即技术变革被认为发生在经济活动之外,并且在(普通的)经济模型之外。
内生增长理论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标准的经济原因,导致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活动者决定了创新和技术变革,而这是经济活动的内生因素,因此属于模型内部。内生增长理论始于保罗·罗默1986年的论文,借鉴了阿罗1962年的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一种消除总产出收益递减的机制。
資訊经济学
在其他开创性研究中,艾罗研究了市场中資訊不對稱引起的问题。在许多交易中,一方(通常是卖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有关所出售產品的資訊。資訊不對稱会诱使信息较多的一方欺骗資訊较少的一方。
个人生活
阿罗是一名通才。除了经济学,他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据埃里克·马斯金所说,有一次为了测试阿罗的知识水準,一些初级教师故意在阿罗面前讨论灰鯨的繁殖习性。令他们惊讶的是,阿罗已经对他们的研究颇为熟悉,并认为一些学说与他们所提出的理论相矛盾。
参考文献
- ^ Andrea Prat's CV (PDF).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8).
- ^ PROFILE: Nancy Stoke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ccessed September 2016)
- ^ Kenneth Joseph Arrow. On Ethics and Economics: Conversations with Kenneth J. Arrow. Routledge. 2017: 12, 33 [2021-11-13]. ISBN 978-1-138-6760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 ^ Kenneth Arrow, Youngest to Win Nobel for Economics, Dies at 95. Bloomberg. 2017-02-22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 ^ Kenneth Arrow, Nobel-Winning Economist Whose Influence Spanned Decades, Dies at 95. New York Times. 2017-02-22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 ^ 6.0 6.1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2. NobelPrize.org. [202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美国英语).
- ^ 7.0 7.1 Morreau, Michael. Arrow’s Theorem. Zalta, Edward N. (编).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9.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9 [202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