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庶澄
畢庶澄(1894年—1927年4月4日),字莘舫。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今屬威海市文登區)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軍事將領。[1]
生平
畢庶澄出生於文登縣城東關的一戶士紳家庭。1909年,畢庶澄考入了煙臺士官學院,1912年在登州、黃縣隨徐鏡心參加辛亥革命。後轉入濟南軍官講習所學習。1914年又轉入江蘇軍官教育團,在此期間因同為膠東同鄉之誼獲得時任教官的張宗昌賞識。[2]
在從江蘇軍官教育團畢業後,畢庶澄隨教官張宗昌前往哈爾濱,並於1918年2月在張宗昌麾下的第六混成旅任副官,並於同年3月又擢升為張部暫編第一師少校參謀副官。1922年畢庶澄在湖南駐屯期間,在湖南西南部綏寧縣設軍官軍士講習所並親任教育長,後以軍官軍士講習所學員為主體編為工兵大隊,任大隊長。
1924年隨張宗昌參加直奉戰爭,畢庶澄先後任鎮威軍第十三梯隊司令、東三省陸軍第三師補充第二旅旅長和東三省陸軍步兵第三十二旅旅長。在直奉戰爭戰鬥中,畢庶澄率領工兵部隊擊潰了吳佩孚麾下的彭守莘部,並在南下過程中多次擊潰孫傳芳部隊,後又成功調解平息了渤海艦隊的風潮。在1925年反奉戰爭中,畢庶澄率軍奪下江陰炮台並擊敗齊燮元部進入江陰。5月又在驅逐占據曹州一帶的呂秀文部的戰事中勸降曹縣守將馬士貴,迅速解決曹州問題,受到張宗昌賞識和重用。此後先後被擢升為濟南防衛總司令、渤海艦隊司令、膠東鎮守使、第八軍軍長等諸多要職並駐青島,並在1926年10月被授予「澄威將軍」。
1927年2月,張宗昌令直魯聯軍南下「援孫」,畢庶澄率第八軍駐守上海,與國民革命軍對峙。蔣介石派畢的文登同鄉崔唯吾勸降未果。
1927年3月,周恩來率領上海工人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驅逐駐滬軍閥,[3]白崇禧、周鳳岐部突破松江防線,畢庶澄在內外交困局勢下退出上海,乘坐日本商船「神丸」返回青島。1927年4月4日,褚玉璞因積怨矯造張宗昌手令在濟南將畢庶澄暗殺。[4]
參考資料
- ^ 威海党史史志网 现代人物 毕庶澄(1894.7—1927.4). dssz.weihai.gov.cn. [2022-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 ^ 毕庶澄:北洋将军 青年帅才. 威海市文登區人民政府. 2018-01-22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 ^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預備動員令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2-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2) (中文).
- ^ 畢可生. 我的父亲毕庶澄. 微信公眾平台.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