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當(?—前4年),字子思,西漢晚期大臣,原籍梁國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人,其祖父因為家產超過百萬,被從下邑遷徒至平陵。平當以明經為博士,遷升給事中,曾上奏建議暫時開放勃海郡鹽池供百姓煮鹽,來救撫幽州地區的流民,後因反對汉成帝封淳于長為列侯,遭貶官為鉅鹿郡太守。漢哀帝年間,平當接替朱博擔任丞相,封關內侯,不久即因病去世[1][2]。
生平
明習經術
平當年輕時做過大行治禮丞,依照任職的功績資歷遞補大鴻臚文學,舉孝廉為顺阳县县长、栒邑縣县令,又因通曉經學,被徵召做博士,公卿大臣們因平當闡述意見通達明瞭,擢升他為給事中。每當國家災異,平當便會比附經書,分析政治得失。儘管文雅比不上萧望之和匡衡,但主旨大體相同[1]。
復立寢園
汉元帝時,韋玄成擔任丞相,奏請廢除太上皇的陵園、寢廟,平當上書說[1][2]:
“ | 臣聽孔子說過:「若有人受天命而稱王,一定要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三十年之間,可以使道德和諧融洽,創建、復興禮樂制度,讓災害不發生,禍亂不出現。如今我聖明的汉朝承天命而治理天下,子孫相繼傳承先代基業已有二百多年,勤勉努力不敢懈怠,政令已經清明。然而,風俗尚未和順,陰陽仍未調和,災害屢屢發生,或許是因為治國的根本還沒有確立吧?要不然為什麼道德感化的吉祥徵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應驗呢!禍與福不是憑空出現的,一定是隨著某種原因而來。應當深入探求其中的規律,努力遵循根本原則[1]。
從前唐堯南面稱帝,首先「彰顯品德高尚的人,使九族和睦相處」,然後再使道德教化普及到天下百姓。《孝經》上說:「天地間的生命,人是最寶貴的,人的所作所為,沒有比孝更重要的了,孝行中沒有比尊敬父親更重要的了,尊敬父親,莫過於祭祀上天時讓父親配享更重要的了,周公就是這樣做的人。」孝子善於遵循前人的志向,周公完成了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業之後,便創建禮樂制度,實行尊敬父親而在祭天時讓先父配享的做法。周公知道周文王不願讓兒子位居父親之上,所以按順序往上推,追朔到始祖后稷,讓后稷在祭天時配享。這說明在聖人的品德中,孝是最重要的。漢高祖以神聖的品德,受命於天,擁有天下,尊稱父親為太上皇,就像周文王、周武王追尊他們的先人太王、王季一樣。太上皇是漢朝的始祖,子孫後代應當尊敬恭奉他,以推廣高尚的品德,這是孝的最高境界。《尚書》說:「正確地考察古道,建立功業,可以使國運長久,永遠傳遞下去」[1][2]。 |
” |
漢元帝時採納了平當的建議,下令恢復太上皇的寢廟和陵園[1][2]。
罷修昌陵
不久,平當奉命出使幽州巡視流民,向皇帝彙報以恩德招撫流民的刺史和二千石的官員,並建議勃海郡的鹽池可暫時向百姓開放,允許私煮鹽來解救百姓的燃眉之急。平當所巡視的地方百姓無不稱讚,是奉命到各地巡視的十一名使者中政績最佳者,升遷為丞相司直,後因犯法獲罪,降職為朔方郡刺史,又被徵召入京,擔任太中大夫給事中,歷任長信少府、大鴻臚、光祿勳等職[1]。
此前,太后王政君姐姐的兒子卫尉淳于長進言說昌陵難以建成,汉成帝將他的建議交給有關官員討論,其中平當以為昌陵已經營建多年,可以建成。漢成帝在廢止昌陵的修建後,認為淳于長首先說出停建的忠直之言,而下詔給公卿們商議給淳于長封爵,平當提出淳于長儘管有好的建議,但並不符合封爵的規定。平當於是因上次的議論不正而被漢成帝怪罪,遭貶職為鉅鹿郡太守,淳于長最終仍是被封侯。此後平當因精通《禹貢》,奉派巡視黄河河道,被任命為騎都尉,管理黃河大堤[1][2]。
婉拒封爵
汉哀帝即位後,徵召平當為光祿大夫加諸吏、散騎,再次擔任光祿勳,又升任御史大夫,直至丞相,在那年冬天,賜爵為關內侯。第二年春天,漢帝派使者召見平當,準備封他為列侯。當時平當由於病情嚴重,沒有接受召見。家中有人對他說:「您難道不能勉強起身接受封侯,好為子孫打算嗎?」平當回說:「我身居高位,已經背負尸位素餐的債了,如今強撐起來接受列侯的符印,回來臥床而死,至死也無法抵其罪。我現在不起身應召,正是為了子孫著想啊!」於是上書請求告老還鄉[1][2]。
漢哀帝批示說:「朕從眾臣忠選拔您做丞相,您上任沒幾天,輔助朕處理政務時間不長,現在陰陽不調和,冬天不降雪,旱氣造成災害,這都是由於朕德行淺薄,怎能是您的過錯呢?您又何必考慮那麼多,還上書請求退職、歸還關內侯的爵位和封邑呢?現在朕派遣尚书令鞫谭賞賜您一頭養牛,十石好酒。您應當盡力求醫服藥來保養自己。」又過了一個多月,平當去世。他的兒子平晏也因通曉經學,逐級升遷到大司徒,受封防鄉侯。自漢朝建立以來,只有韋賢和平當,都是父子兩代官至宰相[1][2]。
延伸閱讀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文獻
前任: 師丹 |
西汉光祿勳 前12年 |
繼任: 王根 |
前任: 丁望 |
西汉光祿勳 前5年 |
繼任: 賈延 |
前任: 趙玄 |
西汉御史大夫 前5年 |
繼任: 王嘉 |
前任: 朱博 |
西汉丞相 前5年-前4年 |
繼任: 王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