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渙(1世纪—105年),字稚子,中国东汉官员。广汉郡郪县(今四川省中江县东南)人。
生平
父亲王顺,安定郡太守。王涣年轻时好侠,崇尚气力,多次和剽轻少年交往。后来改变操行,学习儒学,修习《尚书》,读律令,大致把握其中大意。后来担任太守陈宠功曹,敢于决断,不避豪强。陈宠入朝为大司农。汉和帝问:“在郡用什么方法治理?”陈宠顿首辞谢:“臣属下功曹王涣选用贤能之人,主簿镡显查缺补漏,臣只是奉宣诏书而已。”汉和帝大悦,王涣从此显名。
州举王涣为茂才,转任温令。县内多奸猾之人,积以为患。王涣将他们消灭。境内平静,商人可以在路上露宿。有放牛的人,经常说将牛交给王涣,始终没有侵犯之事。在温县三年,转任兖州刺史,依法治理部郡,风威大得推行。后因为考问妖言不实被判罪。一年后,征拜为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103年),从皇帝南巡,还为洛阳县令。王涣平正,在任不避豪强,革除弊政,宽猛相济,政绩显著。王涣能够断多年冤狱,京师称叹,以为王涣有神算。元兴元年(105年),王涣病卒。百姓无不叹息。男女老壮上千人前往致奠。
王涣灵柩西归,经过弘农郡,庶民在路边祭奠。他们说平常去洛阳,米粮常常被官兵抢夺。王涣在任時不再被抢,故来报恩。百姓在安阳亭西立祠。
永初二年(108年),邓太后下诏表彰洛阳令王涣,认为他相当于汉宣帝时的大司农朱邑、右扶风尹翁归,为之立祠。以王涣子王石为郎中。延熹年间,汉桓帝事奉黄老,毁去祠堂祭祀,只留下密县太傅卓茂庙、洛阳王涣祠。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 《后汉书》列传第六十六·循吏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