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式耜 | |
---|---|
![]() 畫像出自1920年上海《常熟瞿氏忠賢遺像》 | |
大明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 | |
爵位 | 臨桂伯 |
籍貫 | 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起田,又字伯略,號稼軒 |
諡號 | 文忠(永曆帝諡) 忠宣(清乾隆年間追諡) |
出生 | 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 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
逝世 | 明永曆四年閏十一月十七日 (清順治七年,1651年1月8日)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 |
墓葬 | 瞿式耜墓 |
親屬 | 祖父瞿景淳,父瞿汝說 |
出身 | |
| |
著作 | |
|
瞿式耜(耜,音sì/ㄙˋ,1590年—1651年1月8日),字起田,又字伯略,號稼軒,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詩人。
生平
早年生平
瞿式耜拜錢謙益為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應天鄉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吉安府永豐縣知縣,任內政尚宽仁,捐赀建尊经堂、三元堂,立恩江书院等,又刻龙华汇隽若干卷[1];曾署任吉水县,亦多善政,兩地百姓都十分感恩其功德。[2][3]後調江陵縣知縣。
崇禎元年(1628年)行取考選,授戶科給事中[4],期間積極為楊漣、魏大中等死難東林黨人訴冤[5],並推薦了李邦華[6]、鄭三俊、曹于汴等大臣,意見多被崇禎帝採納[7];當其時瞿式耜勇於言事,矯矯立名,建議多符合崇禎帝意,又搏擊權豪,因此大臣多畏其口[8]。同年八月,朝廷會推閣臣,錢謙益被溫體仁彈劾罷免,而作為學生的瞿式耜也因而被連坐貶謫[9]。
崇禎五年(1632年)因事革職,十年(1637年)被捕入獄。瞿式耜妻妾眾多[10],迷信占卜、堪輿,一說為天主教徒[11]。
救亡圖存
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弘光帝命瞿式耜為應天府府丞,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隆武元年(1645年)隆武帝升瞿式耜為兵部右侍郎,然而不久後隆武朝廷亦敗之。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瞿式耜與丁魁楚擁立桂王朱由榔監國,以瞿式耜為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入閣,兼兵部尚書,掌銓事。十一月,朱由榔即位,是為永曆帝,瞿式耜進文淵閣大學士。[12]
永曆元年(1647年)正月加太子太保。三月,負責留守桂林府,當其時清兵屢次出兵桂林,瞿式耜及其妻與士兵同甘共苦[13][14],又用西洋大炮轟擊來犯清兵[15],配合焦璉先後三次擊退清軍進攻。五月晉少師兼太子太師、臨桂伯,但瞿式耜上疏辭讓。[16]
永曆四年(1650年)十一月初六日,臨桂城破,瞿式耜被囚於臨桂疊彩山臨時監獄,作《浩氣吟》。閏十一月十七日(1651年1月8日)與兵部右侍郎張同敞在臨桂疊彩山仙鶴嶺下就義[17],有絕命詩: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來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身後
瞿式耜殉國之後,永曆帝追贈粵國公,諡文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諡忠宣。
順治十一年(1654年),其孫瞿昌文護櫬回常熟,安葬於常熟寶岩祖基。康熙十八年(1679年),遷葬於虞山拂水岩牛窩潭。其墓至今尚存,現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評價
《明史》:「何騰蛟、瞿式耜崎嶇危難之中,介然以艱貞自守。雖其設施經畫,未能一睹厥效,要亦時勢使然。其於鞠躬盡瘁之操,無少虧損,固未可以是為訾議也。夫節義必窮而後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明代二百七十餘年養士之報,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家族
祖父瞿景淳,禮部左侍郎,父瞿汝說,江西布政使司右參議。母為施策女,封恭人。瞿式耜與吳炳為表兄弟。
軼事
永曆六年(1652年)西寧王李定國圍攻桂林時,曾有城裡的居民看到已經死去的瞿式耜、張同敞兩人充當大軍的前導,並騎著馬同時進入定南王孔有德的府邸,不久,孔有德便自焚而死[18]。
嘉慶十七年(1812年),當時阮朝出使清朝的使者阮攸路過桂林,曾作《桂林瞿閣部》詩,詩曰「中原大勢已頹唐,竭力孤城控一方。終日死中心不動,千秋地下發猶長。殘明廟社多秋草,全越山河盡夕陽。共道中華尚節義,如何香火太淒涼。」
著作

著有《瞿忠宣公集》、《媿林漫錄》等。
参考文献
- 引用
- ^ 《江西通志》(卷61.名宦):「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万历进士,知永丰县,政尚宽仁,捐赀。建尊经堂、三元堂,立恩江书院,刻龙华汇隽若干卷。」
- ^ 《吉安府志》(卷36.名宦):「(瞿式耜)署吉水县,多善政,吉人并纪其功德。」
- ^ 《常熟縣志》(卷18):「(瞿式耜)授知永丰县,政最行取,二县之民焚香泣送,有出江西界者。至今江西论吏治,以永丰为质的。」
- ^ 《明季北略》(卷4):瞿式耜,字稼轩,号起田,常熟人。会元景淳之孙也。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进士,授永丰知县,调江陵令,行取考选,授户科给事中。感时事,上六不平。
- ^ 《明史》:「明年,莊烈帝即位,文煥伏誅,實下吏,一鷺、吉坐建忠賢祠,純如坐頌璫,並麗逆案。順昌贈太常卿,官其一子。給事中瞿式耜訟諸臣冤,稱順昌及楊漣、魏大中清忠尤著,詔謚忠介。」
- ^ 《崇禎長編》「戶科給事中瞿式耜言當神廟初年...原任兵部侍郎李邦華八面雄才,撫津實饒經濟,舉朝無不知之...」「 夫良彥與李邦華、熊明遇均負邊材...」
- ^ 《明史》(瞿式耜傳):「崇禎元年,擢戶科給事中,疏言李國𣚴宜留內閣,王永光宜典銓,曹于汴宜秉憲,鄭三俊、畢懋良宜總版曹,李邦華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
- ^ 《明史》(瞿式耜傳):「式耜矯矯立名,所建白多當帝意,然搏擊權豪,大臣多畏其口。」
- ^ 《明史》(瞿式耜傳):「十月詔會推閣臣,禮部侍郎錢謙益以同官周延儒方言事蒙眷,慮並推則己絀,謀沮之。式耜,謙益門人也,言於當事者,擯延儒弗推,而列謙益第二。溫體仁遂發難,延儒助之。謙益奪官閒住,式耜坐貶謫。」
- ^ 黄宗羲《永历纪年》称其“妾□众多”
- ^ 《中国耶稣会史》,1663年;方豪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亦称瞿式耜为教徒。
- ^ 《明史》(瞿式耜傳):「十七年,福王立於南京。八月起式耜應天府丞。已,擢右僉都御史,代方震孺巡撫廣西。明年夏,甫抵梧州,聞南京破。靖江王亨嘉謀僭號,召式耜。拒不往,而檄思恩參將陳邦傳助防。止狼兵,勿應亨嘉調。亨嘉至梧,劫式耜,幽之桂林,遣入取其敕印。初,式耜議立桂端王子安仁王。及唐王監國,式耜以為倫序不當立,不奉表勸進。至是為亨嘉所幽,乃遣使賀王,因乞援。王喜,而亨嘉為丁魁楚所攻,勢窘,乃釋式耜。式耜與中軍官焦璉召邦傳共執亨嘉,亂遂定。唐王擢式耜兵部右侍郎,協理戎政,以晏日曙來代。式耜不入朝,退居廣東。順治三年九月,大兵破汀州。式耜與魁楚等議立永明王由榔,乃迎王梧州,以十月十日監國肇慶。進式耜吏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兼掌吏部事。未幾,贛州敗報至,司禮王坤迫王赴梧州。式耜力爭,不得。十一月朔,蘇觀生立唐王聿𨮁於廣州。式耜乃與魁楚等定議迎王還肇慶,遣總督林佳鼎禦觀生兵,敗歿。式耜視師峽口。十二月望,大兵破廣州。王坤趣王西走。式耜趨赴王,王已越梧而西。」
- ^ 《小腆紀年》:「自辰至午不及餐,式耜括署中米蒸飯,親出分哺,將士益樂用命。」
- ^ 《小腆紀年》:「璉久駐桂,得桂人心;式耜以國士遇之,故能得其死力。」
- ^ 《小腆紀年》:「時三王兵將抵桂林,偵知城中兵變,猝薄城;環攻文昌門;吏士失色。式耜與璉分門嬰守,用西洋銃擊中騎兵;王師稍卻。」
- ^ 《明史》(瞿式耜傳):「初,永明王為賊執,璉率眾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璉負王以行。王以此德璉,用破靖江王功,命為參將。及是戰守三月,璉功最多,元曄、可藻亦盡力。式耜身立矢石中,與士卒同甘苦。積雨城壞,吏士無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無叛志。援兵索餉而嘩,式耜括庫不足,妻邵捐簪珥佐之。既而璉兵主客不和,噪而去,城幾破者數矣。會陳邦彥等攻廣州,大兵引而東,桂林獲全。璉亦復陽朔及平樂,陳邦傳亦由潯復梧州。王聞捷,封式耜臨桂伯,璉新興伯,元曄等進秩有差。」
- ^ 清·瞿昌文,《粵行紀事》(卷3):大清時憲曆置閏在辛卯春二月,其十二月十七,即大統曆閏十一月十七也。文至翦刀源亦已二月十二日矣。飯後家人朱英匍匐來見,叩被難情形,云王父與總督兵部侍郎張公同敞相對從容就戮。
- ^ 清·王夫之,《永曆實錄》(卷2):及李定國圍桂林,城中人見式耜、同敞擁騶從,並馬入有德邸,俄頃,有德自焚死。
- 書目
- 瞿果行:《瞿式耜年譜》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官衔 | ||
---|---|---|
前任: 秦延烝 |
明朝永豐縣知縣 萬曆年間-天啟年間 |
繼任: 顧其國 |
前任: 曾櫻 (署) |
南明吏部尚書 隆武二年(1646年)署 永曆元年(1647年)署 |
繼任: 李若星 |
前任: 侯偉時 (署) |
繼任: 嚴起恒 (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