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同性戀、跨性別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而如強姦、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更多关于女性主義... |
特色条目
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建築成就包括整建聖德尼聖殿、杜樂麗宮及舍農索城堡等。凯瑟琳·德·美第奇未成為法國實際統治者之前,就鍾情於建築。當40歲的她知道可控制全國財源後,開始積極建設各樣式建築。之後的30年內,她陸續建造一系列華麗高昂的建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想提高本身及其王室的君主權威。 |
特色图片
![]() |
埃莱娜·迪特里厄(Hélène Dutrieu,1877年7月10日-1961年6月26日)是一位自行车世界冠军,特技自行车手,特技摩托车手,赛车手,飞行员,战时救护车司机和军医院院長。
当年今月
- 1975年2月 – 乔安娜·拉斯的女权主义科幻小说《女性男人》首次出版,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的四名女性在来到其他世界后的遭遇,她们对性别角色的不同看法使对方改变了对于女人的原有概念。
- 1976年2月 – 女权主义者安德里亚·德沃金因电影《严惩》而组织公众纠察队并发展为活动团体妇女反制色情组织。
- 1998年2月14日 – V-Day运动首次筹集资金,以制止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灵感来自伊芙·恩斯勒的戏剧《阴道独白》。
- 1934年2月18日 – 非裔美国女权主义者和诗人奥德瑞·洛德(图)出生,她曾批评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如贝蒂·弗里丹等人不考虑种族和性取向对女权主义的影响。
- 1963年2月19日 – 贝蒂·弗里丹的作品《女性的奥秘》首次出版,引发了第二波女权主义的浪潮。
特色人物

巴尼的沙龙在她巴黎左岸的家里举行了超过60年时间,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和艺术家,其中包括许多法国文学伴随美国和英国现代主义的“迷惘的一代”的领军人物。她致力于促进女性写作,并在全是男性的法兰西学术院中创办了“女子学院”。同时也获得从男性作家Remy de Gourmont到杜鲁门·卡波特的支持和鼓舞。
你知道吗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