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秦将白起攻楚占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辖境相当今南阳市地域,及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枣阳一带。
西汉时,南阳归荆州刺史部,下辖县:
- 宛县,故申伯国,有屈申城,县南有北筮山,王莽称宛为南阳[1]。
- 犨县,故城址在今鲁山县张官营镇西约2.5公里。
- 杜衍县,王莽称为闰衍。
- 酂,侯国,莽曰南庚。故城约在今谷城县固封山北(已没于汉水)。
- 淯阳县,县东北有南筮聚。
- 博山县,侯国。哀帝置。故顺阳。
- 涅阳县,莽曰前亭。
- 阴县,故城址在今老河口市傅家寨附近。
- 堵阳县,莽曰阳城。故城址在今方城县老城区。
- 雉县,境内的衡山,是沣水的发源地。治在今南召县云阳镇。
- 山都县,治今邓州市构林镇古村。
- 蔡阳县,莽之母功显君邑。治今枣阳市西南。
- 新野县
- 筑阳县,故穀伯国。莽曰宜禾。
- 棘阳县,
- 武当县,
- 舞阴县,故治在今泌阳县羊册镇西南。
- 西鄂县,
- 穰县,莽曰农穰。
- 郦县,淯水出西北,南入汉。
- 安众县,侯国。故宛西乡。
- 冠军县,武帝置。故穰卢阳乡、宛临駣聚。
- 比阳县,治今泌阳县城东。
- 平氏县,桐柏大复山在县东南,淮水所出。莽曰平善。
- 随县,故随国。
- 厉乡,故厉国也。
- 叶县,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 邓,故邓国。都尉治。
- 朝阳县,莽曰厉信。
- 鲁阳县,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东南至定陵入汝。
- 舂陵县,侯国。故蔡阳白水乡。
- 上唐乡,故唐国。
- 新都,侯国。莽曰新林。
- 湖阳,故廖国也。
- 红阳,侯国。莽曰红俞。红阳故城位于叶县旧县乡倒马沟村一带。
- 乐成,侯国。
- 博望,侯国。莽曰宜乐。
- 复阳,侯国。故湖阳乐乡。
- 太守
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宛城)。领县[2]:
-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阳聚。有东武亭。
- 冠军
- 叶,有长山,曰方城。
-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 西鄂
- 雉
- 鲁阳,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 犨
- 堵阳
- 博望
- 舞阴
- 比阳
- 复阳,侯国。有杏聚。
-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 棘阳,有蓝乡。有黄淳聚。
- 湖阳,邑。
- 随,西有断蛇丘。
-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 涅阳,
- 阴,
- 酂,
- 邓,
- 山都,侯国。
- 郦,侯国
- 穰,
- 朝阳,
- 蔡阳,侯国。
- 安众,侯国。
- 筑阳,侯国。有涉都乡。
- 武当,有和成聚。
- 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 成都,
- 襄乡,
- 南乡,
-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 太守
东汉末年,南阳太守张咨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袁术继为南阳太守,后在匡亭之战兵败后出逃。荆州牧刘表置张绣于宛城。后来张绣投降曹操。
三国时,南阳为曹魏所有,隶属荆州。晋,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东晋,南北朝仍为南阳郡。
南梁,天监十年(511年)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南阳郡南下的流民。治建昌县(今湖南省辰溪县西北),属卢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南阳郡置寿州。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南阳郡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阳郡,领县八,范围大大缩小。
唐代,唐初复废南阳郡为邓州。天宝(公元742年)到至德二年(757年)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郡治邓州穰城(今河南省邓州市)。下辖穰县、新野县、南阳县、临湍县(今河南省内乡县大桥子乡衮子岗古城)、向城县、内乡县、菊潭县(今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石盆冈古城)[3]。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南阳郡称邓州,此后不再设置。
- 唐朝南阳郡太守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现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仍有一高岗名为“卧龙岗”。[5][6]
|
---|
| 關中地區 | |
---|
| 河南地區 | |
---|
| 河北地區 | |
---|
| 淮汉以南 | |
---|
| 待考 | |
---|
|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欄。下劃線者為 前221年秦代的36個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中注明曾用名稱。 |
|
|
---|
| | | | | | | 注释 |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 | | | 注釋 |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夏郡(內史424-479) | 安陸郡(內史458-465,相478) | 竟陵郡(內史424-432、453-459,相477-479) | 隋陽郡( 隋郡420-478)(內史449-453、478-479) | 武陵郡(內史435-453、470-479) | 天門郡 | 巴陵郡(內史456-479) | 武昌郡(內史452-455) | 西阳郡(內史456-461) |
---|
| | 长沙郡(內史420-479) | 衡阳郡(內史424-479) | 湘东郡(內史452-465) | 廣興郡( 始興郡420-472)(內史436-453,相453-471、473-479) | 邵陵郡(內史462-466、474-479) | 零陵郡(內史420-479) | 桂阳郡(內史457-474) | 臨賀郡( 臨慶郡470-471)(內史463-465、470-471) | 始建郡( 始安郡420-466)(內史461-466、476-479) | 营阳郡 |
---|
| | |
---|
| | 寻阳郡(內史460-466) | 豫章郡(內史461-465) | 鄱阳郡(內史455-471) | 庐陵郡(內史420-424、426-477) | 臨川郡(內史420-479) | 南康郡(相420-479) | 建安郡(內史452-471) | 晉平郡( 晋安郡420-468)(相454-460,內史460-466、468-471) | 安成郡(相420-460?,內史466、471-477) | 南新蔡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寻阳郡(相479-498) | 豫章郡(內史479-502) | 臨川郡(內史479-502) | 庐陵郡(內史482-502) | 鄱阳郡(內史479-494、501-502,相494-500) | 安成郡(內史479-502) | 南康郡(相479-490,內史490-500) | 南新蔡郡 | 建安郡(內史482-501,相501-502) | 晋安郡(內史482-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沙郡(內史479-502) | 衡阳郡(內史479-494、495-502,相494-495) | 桂阳郡(內史479-502) | 零陵郡(內史479-502) | 永陽郡( 营阳郡)(內史?-498) | 湘东郡(內史490-502) | 邵陵郡(內史486-502) | 始興郡( 廣興郡)(內史479-502) | 臨賀郡(內史489-498) | 始安郡(內史479-502) |
---|
| | |
---|
| | |
---|
| |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 淮南地區 | |
---|
| 淮北地區 | |
---|
| 河南地區 | |
---|
| 江漢地區 | |
---|
| 嶺南地區 | |
---|
| 沅湘地區 | |
---|
| 巴漢地區 | |
---|
| 蜀中南中地區 | |
---|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
| | 吴郡(內史588-589) | 钱唐郡(內史588-589) | 吳興郡(內史588-589) |
---|
| | 會稽郡(內史586-589) | 臨海郡(內史568-589) | 新安郡(內史565-582) | 東陽郡(內史588-589) | 永嘉郡(內史583-589) |
---|
| | 晋安郡(內史565-589) | 建安郡(內史572-589) | 南安郡(內史583-589) |
---|
| | |
---|
| | |
---|
| | |
---|
| | |
---|
|
---|
| 沅湘地區 | | 江夏郡(內史565-589) | 上雋郡 | 武昌郡(相576-582,內史582-589) | 西阳郡(內史583-589) |
---|
| | |
---|
| | 長沙郡(內史569-589) | 湘东郡(相560-?,內史583-589) | 衡阳郡(內史560-589) | 邵陵郡(相566-585,內史587-589) | 岳陽郡(內史582-589) | 零陵郡(相557-589) | 永陽郡(內史568-589) | 绥越郡(相584-589) | 樂梁郡 |
---|
| | |
---|
| | 南郡(內史583-589) | 河東郡(內史573-589) | 南平郡(相573-578,內史583-589) | 天門郡 | 義陽郡(相573-?,內史582-589) |
---|
| | |
---|
| | - |
---|
|
---|
| 嶺南地區 | | |
---|
| | 新寧郡(內史586-589) | 新会郡(內史586-5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陽山郡(相559-569,內史583-589) | 梁乐郡 | 桂阳郡(相560-563,內史568-589) | 齊樂郡 | 臨賀郡(內史583-5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东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 注釋 |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齊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 广运元年(586年)、陳 禎明二年( 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